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钢轨
B.
纯水
C.
木材
D.
空气
2.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3.
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嘀嗒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人潜没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
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敲击钢管听到两次声音,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
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6.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
鼓面停止了振动
C.
鼓的振动变快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水远也听不见。
8.
如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以上三项都是
9.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
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
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
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
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0.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
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
A.
震耳欲聋
B.
声如洪钟
C.
轻声细语
D.
鼾声如雷
12.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3.
信息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
、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4.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15.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可以在墙壁内传播
C.
声音在墙壁内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D.
声音的反射,反射后的声音,使原声增强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
17.
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在黑暗的环境里不仅不会撞到树枝或墙壁,还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这是由于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
?,蝙蝠依据反射回来的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18.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接通手机后,小明听见是妈妈打来的电话,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小明是根据声音的
?
来判断的。
19.
声音的
?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与
?有关。敲打鼓面时,鼓声越大,可以观察到鼓面振动的幅度
?;用相同的力度敲打鼓面,观察者离鼓越远,感觉到的响度
?(均选填“越大”或“越小”)。
20.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8分)
21.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但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22.
“假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
”,请写出
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3.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2分)
24.
某科学探测船想测出某处海底的深度,该船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秒收到返回的声波信号,那么该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米?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米/秒)?
25.
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秒,那么钢轨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
2.
D
【解析】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3.
C
4.
D
5.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6.
B
【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
7.
B
【解析】大象的发声频率有一部分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内,A选项说法不正确;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B选项说法正确;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C选项说法不正确;
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而狗的发声频率范围是
,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
8.
B
9.
D
10.
B
11.
C
12.
C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13.
C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而不能将声音放大;B不符合题意;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C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14.
C
15.
D
【解析】一个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
第二部分
16.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7.
超声波
18.
音色
19.
强弱;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位置;越大;越小
20.
振动;转换法
【解析】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第三部分
21.
可以把轻小物体如纸屑、乒乓球等放在桌子上,用手敲桌子时,桌子发声的同时,可以看到纸屑或乒乓球在跳动,这就说明了桌子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
22.
雷雨天,看到闪电后,很长时间才听到雷声;
正月十五晚上看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听到礼炮声;
看歌舞时,动作和声音不一致;
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听老师讲课很费劲.
23.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第四部分
24.
;不能
【解析】,所以该处海底的深度为
米;不能,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真空存在。
25.
米
第1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