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3 16:36:30

文档简介

历史答案
选择题:1-5
BBBAC
6-10
CCBDA
11-15
BCCBC
16-20
BABBD
21-25
BCDDA
26.(1)图一:秦朝;图三:元朝。(2分)
(2)科举制;影响:①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提高了官员素质。③促进了儒学的传播。④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使教育官本位
(2+4=6分)
(3)①指皇帝或秦始皇。②郡县制。③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延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2+3=7分)
(4)①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②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分)
27.(1)特征:人民主权。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2+1+1=4分)
(2)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即依然有国王、议会;
“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是指此前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此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2+2+2=6分)
(3)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又互相制约。(5分)
28.(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表现: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3+2+2=7分)
(2)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协商关税;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5分)
(3)对中国而言: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投降。(2+2=4分)芜湖市2019~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普通高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
1.传说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历史,“烽火戏诸侯”中诸侯被戏弄是哪一制度作用的结果
A.任人唯亲的制度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
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承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
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D.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夫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北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
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
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内阁制、科举制
6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
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间疏远B.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差别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0.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7.清代规定:皇家宫门中门钉为九行九列的金钉;亲王府为九行七列铜钉;郡王府与世子府为九行五列;公府为七行七列四十九枚;侯府及以下府邸为五行五列铁钉;普通市民百姓不允许使用门钉。这一规定体现的特点是
A.建筑装饰的多样化B.与生产联系紧密
C.寓含严格的等级性D.强调个性化需要
8.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9.依据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判断以下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A.公民克里昂的女儿B.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
C.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D.雅典公民克里
10.某同学的笔记把“梭伦”“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作为关键词。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政制与法律
C.英国的制度创新D.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11.古罗马《法学阶梯》引述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联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在其序言中还宣称:“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
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A.皇权高于一切B.崇尚法治精神
C.社会矛盾尖锐D.维护公平正义
12.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
位”。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得益于
A.“陶片放逐法”的实行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推行D.公民法的制定
13.
2017年2月8日,英国下议院就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进行投票,结果为494票支持、
122票反对。首相特蕾莎梅在投票结果出来后表示无异议。这是因为
A.首相不拥有行政权B,英国奉行均势外交
C.首相须对议会负责D.国王对议院的支持
1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
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全体公民的素质高低
D.革命的彻底性
15.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为了改变这种状
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实行两党制B.建立中央集权制
C.采取联邦制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
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
A.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17.
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B.参议院C.众议院D.最高法院
18.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在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稗斯麦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最祟尚的是
A.民主与法制B.武力C.和平外交D.理性主义
1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
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20,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1.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进行北伐D.颁布《资政新篇》
22.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图。请问列强争相在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
23.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
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说的是
A.七国之乱B.胡惟庸案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2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
就没有现代民主化的进程”。以下事实可以支持此观点的是
A.
1832年议会改革B.颁布《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制内阁D.发动光荣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计50分)
2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
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
代开创的?(2分)
(2)图示二所示的朝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影响有哪些?(6分)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一制度
的积极影响?(7分)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
27.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
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
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时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
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京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
不同?(4分)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历史文献的颁布?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
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6分)
(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5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O-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
856--1
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
些方面?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抗争?(7分)
材料二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
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
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5分)
材料三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
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
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