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4 08: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读】课程标准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读】考试标准
①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及“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文学三杰”
③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
主要表现
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
阶段
古代希腊
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
主要表现
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阶段
中世纪
古代希腊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
寄托于来世。
阅读上述材料,说明基督教统治时期如何看待人?
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态?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态?
核心
科隆大教堂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主要表现
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阶段
中世纪
古代希腊
压制
禁欲苦行
神权至上
文艺复兴时期
人性的复苏
2、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兴起?
3、实质:
(1)经济:
(2)阶级:
(3)文化: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一、文艺复兴运动概况
1、进程:文艺复兴时期是指欧洲的
世纪,它发源于
,传播和发展于
等西欧国家。
14至17
意大利
英、法
4、成就:
5、意义: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
领域、国别
代表人物
代表成就
14


“文学
三杰”
(意大利)
15


“美术三杰”
(意大利)
16


 文学
(英国)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莎士比亚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彼特拉克
《神曲》“文艺复兴先驱”
文艺复兴运动成就: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雕塑《大卫》《摩西》
《哈姆雷特》等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恩格斯
《神曲》片段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幻游地狱》
文学作品
(1304—1374)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彼特拉克
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薄伽丘
(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
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美术三杰)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她的微笑为什么会如此神秘?
达·芬奇《蒙娜丽莎》
大卫
摩西
雕塑作品
中世纪圣母子
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子
绘画作品
中世纪《三女神》
文艺复兴时期《三女神》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出身于英国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哈姆雷特》
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高潮时期代表
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书影
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体现上述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人文主义思想?
随心所欲
无拘无束
张扬个性
思想开放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追求享乐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体现上述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神学
禁欲主义
等级观念
愚昧无知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以神为中心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二、宗教改革(16世纪德国开始)
④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1、背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的压榨
2、过程:
开始(序幕):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扩展:
路德新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3、影响: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一、文艺复兴
1.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2.进程:意大利
西欧各国
3.代表人物:前三杰、后三杰
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1.背景:导火线:教会兜售免罪符
2.过程:马丁路德
新教
3.影响: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主教
神父
信徒
上帝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教皇出巡
主教的俱乐部
天主教祭坛
兜售“赎罪券”
思考:
从以上材料,
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贪婪敲诈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摘自《西方宗教史》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甲:
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和对话,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探究:阅读课本第三目,结合下列材料,概括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有哪些?
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
第三,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马丁·路德的主张: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东正教
天主教


第一次分裂1054年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
路德新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