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吉两省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中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图。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地域聚集性B.区域发展平衡性
C.多元一体性
D.连续未有中断性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末耗,且“神农能殖嘉谷”。由此可以推知
A.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B.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C.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
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
A.内外服制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
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勤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
A.奖赏开国功臣B.拱卫王室统治
C.防止外族入侵
D.团结同姓诸侯
5.据统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经历了109年,秦除了同若干残存的小诸侯国
和西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以外,同其余“六雄”共作战65次,获全胜的达58次。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秦国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开阡陌”
D.什伍连坐
6.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
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隆礼重法”的思想D.朴素的唯物史观
7.下面是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采取击败对手的策略。这一策略是
A.打草惊蛇B.远交近攻C.擒贼擒王D.声东击西
8.西汉陆贾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
秦非不欲为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材料反映了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极度使用民力B.苛捐杂税繁重
C.刑法过于严苛
D.官僚队伍腐化
9.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势之争。当时宦官集权把持朝政,谋取私
利,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惨祸。材料反映了造成“党锢之祸”的原因之
一是
A.东汉皇权与地方士族的冲突
B.宦官集团对党人利益的侵犯
C.“党人”儒家政治理念的影响D.士大夫豪族政治集团的强大
10.这是一部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该著作是
11.西晋末年形成了历史上北人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大批中原人口南下。在汉代司马迁的笔下,
长江以南本是一幅“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的荒凉景象,但到了南朝时期,江左竟出现了“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的安定富足局面。由此可见,人口迁移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加剧了江南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12.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
(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
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13.下面是某一时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下列同这一时期的西域有关的是
A.西域都护府B.张赛出使西域
C.安西都护府
D.吐蕃与唐会盟
14.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争取文化正统的地位,以及改变难以适应经济发
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拓跋宏采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改说汉语
C.鼓励通婚
D.推广汉服
15.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
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
1/6。这一状况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B.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6.下面是关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其中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①分工明确,效率提高
②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③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④严格保密,临时
机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7.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所以,他的古文理论都把明仁
义为根本的儒家之道放在首位。由此可知,韩愈的主张
A.推动了宗教相互融合
B.反对佛教的来世说
C.力主复兴传统的儒学
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18.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画,也是诗画相结合的典范。相对于晋康以前那些目的在于“歌功颂德”、“成教化、助人伦”,宣传封建统治者思想的作品相比,讲求“以形写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它就显得格外珍贵。据此可知,它指的是
A.《洛神赋图》B.《女史箴图》
C.《送子天王图》D.《胡旋舞》
19.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
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宦官专权影响君主专制
B.朋党之争削弱了相权
C.藩镇割据影响地方稳定
D.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化
2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21.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22.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
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
23.元代的急递铺是专门传送官方文书的通信机构。阅读下表元代镇江路丹徒县急递铺概况,
据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A.急递铺的道路网络较杂乱
B.急递铺分布由政治中心向外扩散
C.急递铺的运作重视保密性
D.镇江路的丹徒县直属于中书省
24.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
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门第观念的消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25.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A.《百家姓》B.《授时历》
C.《梦溪笔谈》D.《蒙古秘史》
26.元代建立初期就面临着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分离的难题,如何将丰裕的物资运往大都,是统
治者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元代采取的举措是
A.修运河,开海运
B.迁国都,促生产
C.建驿站,修释道
D.迁人口,兴农业
27.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指出,凡是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收并蓄,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学问,把此外的一切都视为粗鄙的东西而不屑去注
意。该主张
A.适应了南宋大一统的时代要求
B.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C.冲击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
D.改变了空谈义理的学风
28.理学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备受推崇。其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开始于
A.北宋初年B.北宋后期
C.南宋后期
D.南宋初年
29.到宋代,宫廷内设有“教坊”,较大的城市中都有歌楼伎馆,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也有
歌伎舞女。据学者考证,流传至今的宋词达20000余首,可考的作者有1430多人。这表
明,促使宋词繁荣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的推动B.文化娱乐设施的不断健全
C.理学传播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的需求
30.沈括在写给欧阳修的信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
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旨在说明
A.科技发展源于实践
B.宋代科技成果丰硕
C.儒家重视科技发明D.科技发展依赖政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分)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地方行政划分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及
地方制度。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区;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江淮地区则相对落后。
——摘编自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安史之乱至宋初,北方人口在连年战乱中急剧减少。而一些北人南下的集结区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长。于是拥有大批劳动力的江南地区的广袤土地被开发,众多水利工程相继建成,经济的发展很快超过了北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只从江淮漕运数十万石米至京,太平兴国初达四百万石,大中祥符时已达七百万石;南宋迁都临安,行政中心
所用米也是由两浙路及江东路供给。
——摘编自林敏《唐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地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两汉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粮食的来源区并分析原因。(11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3分)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吉两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
A
4.B
图中有周、晋、卫、燕、齐、鲁等,且有周王室贵族召公奭封燕国、功臣吕尚封国齐,结合所学知
知,这是西周时期在地方上实行的分封
图
岭
辽阳行省等,今天
东地区由中书省
对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
来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方
图三:地图中有蜀郡、巴郡、象郡等,
边疆衔接
部有长城、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
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
特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
地区;经济区域由单一向各具特色的
分
两淮及江南地区。(3分)原因:北方连年战
相对稳
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8分,任
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由北向南逐步扩大范围,纟
逐渐南移
联合体期中联考·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