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仪器药品 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旧识: 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2、情景引入: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3、讲授新课: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讲解:1、分子的观点(板书)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板书)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略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分子。(板书)
教 学 过 程
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板书:分子的概念2、原子的观点(板书)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原子 新分子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总结:略练习:课后习题作业:教后:
重新组合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