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同,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能量,生成1mol放出942KJ能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分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比N2稳定
D.1molN4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的能量
【答案】B
【解析】A、N4由N组成,是一种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B、依据题意N4是分子,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N4与N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根据键能分析,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所以N2化学性质比N4
稳定,故C错误;D、1
mol
N4气体转变为2molN2,1
mol
N4气体断键吸收167×6=1002kJ,生成2molN2成键放出942×2=1884kJ,△H=1002-
1884=-882
kJ/mol,所以反应放热882
kJ热量,故D错误。
2.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晶体(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为:
(1)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2)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1)和(2)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1)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
C.反应(1)表明,高温下O2的氧化性强于Fe2O3,弱于Na2CrO4
D.在反应(2)达平衡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O4固体,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B
【解析】A.
反应(2)中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
反应(1)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Cr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所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故B正确;
C.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高温下O2的氧化性强于Fe2O3,强于Na2CrO4,故C错误;
D.
纳离子、硫酸根离子实质不参加反应,所以在反应(2)达平衡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O4固体,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3.磺酰氯(SO2Cl2)在医药、染料行业有重要用途,其熔点为-54.1
C,沸点为69.2
°C,易水解。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SO2和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备SO2Cl2(SO2
+Cl2
SO2Cl2),设计如图实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中的NaOH溶液可换成NaCl溶液,效果相同
B.e中的冷却水应从下口入上口出
C.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人a中使SO2Cl2水解
D.a中冰盐水有助于SO2Cl2液化,提高SO2和Cl2的转化率.
【答案】A
【解析】A
c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不能用NaCl溶液,故A错误;
B.
e是冷凝作用,应该下口进上口出,故B正确;
C
?SO2Cl2遇水易水解,所以d防止水蒸气进入,故C正确;
D
冰盐水有降温作用,根据题给信息知SO2Cl2易液化,能提高SO2和Cl2的转化率,故D正确;
4.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pH=3,0.2mol/L的HCN溶液pH=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5℃时,0.2mol/L的HCN溶液Ka约为5.0×10-10
B.25℃时,若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pH均等于6,则所加水的体积CH3COOH>HCN
C.25℃时,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D.25℃时,若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各10ml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CH3COOH【答案】B
【解析】A项、0.2mol/L的HCN溶液pH=5,溶液中c(H+)=c(CN-)=1×10-5
mol/L,则Ka=
c(H+)c(CN-)/
cHCN)=(1×10-5
mol/L×1×10-5
mol/L)/(
0.2mol/L-1×10-5
mol/L)
≈5.0×10-10,故A正确;
B项、25℃时,若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pH均等于6,酸越弱,稀释倍数越大,加水的体积越多,则所加水的体积HCN>CH3COOH,故B错误;
C项、25℃时,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3COOH溶液过量。溶液呈酸性,溶液pH<7,故C正确;
D项、25℃时,pH为5的HCN溶液的浓度大于CH3COOH溶液,HCN溶液中和能力强于CH3COOH溶液,则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各10ml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HCN多,故D正确。
5.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H2反应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4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2的转化率为28.57%
B.H2的转化率为85.7%
C.N2的体积分数为20%
D.H2的体积分数为10%
【答案】C
【解析】
N2+3H22NH3
起始量(mol)
x
x
0
转化量(mol)
y
3y
2y
平衡量(mol)
x—y
x—3y
2y
则
解得x=3.5y
A.N2的转化率为28.57%,A正确;B.H2的转化率为85.7%,B正确;C.N2的体积分数为50%,C错误;D.H2的体积分数为10%,D正确,答案选C。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571.6
kJ·mol-1,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
(l)===2H2(g)+O2(g)
Δ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2>0
C.该反应的ΔH2=-571.6
kJ·mol-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B
【解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故错误;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2>0,故正确;C、根据B的分析,因为吸热反应,即△H2=+571.6kJ·mol-1,故错误;D、应说成表示36g液态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热效应,故错误。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
2NH3,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①平衡不发生移动;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NH3的质量分数增加;
⑤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A.①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相当于加压,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3的质量分数增加;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D正确。
8.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
+
CO(g)CO2(g)
+
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
=
ΔH1
+
ΔH2
B.ΔH
=
?226
kJ/mol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
Pt2O+
和
Pt2O2+
【答案】D
【解析】A、①N2O+Pt2O+=Pt2O2++N2
△H1,②Pt2O2++CO=Pt2O++CO2
△H2,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N2O(g)+CO(g)=CO2(g)+N2(g)△H=△H1+△H2,故A正确;B、图示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134KJ·mol-1-360KJ·mol-1=-226KJ·mol-1,故B正确;C、正反应反应活化能E1=134KJ·mol-1小于逆反应活化能E2=360KJ·mol-1,故C正确;D、①N2O+Pt2O+=Pt2O2++N2
△H1,②Pt2O2++CO=Pt2O++CO2
△H2,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2+
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故D错误;故选D。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
B.将少量Ca(HCO3)2溶液滴加到盐酸中CO32-+2H+=CO2↑+H2O
C.将少量H2SO4溶液滴加到Ba(OH)2溶液中2H++SO42-+2OH—+Ba2+=BaSO4↓+2H2O
D.将铁粉加入到AgNO3溶液中Fe+Ag+=Ag+Fe2+
【答案】C
【解析】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H2O+CO32-,故A错误;
B.将少量Ca(HCO3)2溶液滴加到盐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B错误;
C.将少量H2SO4溶液滴加到Ba(OH)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2OH—+Ba2+=BaSO4↓+2H2O,故C正确;
D.将铁粉加入到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2Ag+Fe2+,故D错误;
10.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2NO2(g)N2O4(g)
ΔH=-
57
kJ·mol-1的影响,若保持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温度为T1、T2时,通过实验得到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
C.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c
D.状态a通过升高温度可变成状态b
【答案】B
【解析】A、随着压强的增大,平衡向右移动,N2O4的含量增大,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
c,错误;B、c点压强大,气体体积小,NO2、N2O4的浓度都大于a点,所以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正确;C、b点、c点温度不同,则两点的平衡常数不同,错误;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左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a点温度大于b点,状态a通过降低温度可变成状态b,错误。
11.在合成氨反应中,下列反成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
A.
v(H2)=3/2v(NH3)
B.v(H2)=2/3v(NH3)
C.v(N2)=v(NH3)
D.v(N2)=2v(NH3)
【答案】A
【解析】合成氨的反应为3H2+N22NH3,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氢气与氨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则v(H2)=
v(NH3),故A正确;B.氢气与氨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则v(H2)=
v(NH3),故B错误;C.氮气与氨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则v(N2)=
v(NH3),故C错误;D.氮气与氨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则v(N2)=
v(NH3),故D错误;故选A。
12.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6.2×10-10
6.8×10-4
1.8×10-5
6.4×10-4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HCN>HNO2>CH3COOH>HF
B.HF>HNO2>CH3COOH>HCN
C.HCN>CH3COOH>HNO2>HF
D.HCN>CH3COOH>HF>HNO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CN>CH3COOH>HNO2>HF选C。
1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2﹣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2Ag+(aq)+S2﹣(aq)=Ag2S(s)
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是弱酸,应分步电离,故A错误;B.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的HClO是弱酸,不可拆分,故B错误;C.AgI是不溶于的电解质,不可拆分,故C错误;D.用醋酸除水垢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故D正确;答案为D。
14.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不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C
【解析】A.
玻璃成分为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但是不能完全转化,存在能量损耗,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碲化镉不含碳元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不是有机化合物,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
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5.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N2
+
3H2
2NH3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1
mol/(L·min)
B.v(NH3)=0.3
mol/(L·min)
C.v(N2)=0.2
mol/(L·min)
D.v(N2)=0.1
mol/(L·min)
【答案】C
【解析】再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要把以上四个选项都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如氨),再进行比较。A、ν(H2)=0.1mol/(L·min)
即ν
(NH3)=0.1×2/3=0.067mol/(L·min)
;B、ν
(NH3)=0.3mol/(L·min)
;C、ν(N2)=0.2mol/(L·min)
即ν
(NH3)=0.2×3=0.6mol/(L·min)
;D、ν(N2)=0.1mol/(L·min)
即ν
(NH3)=0.1×3=0.3mol/(L·min),故选C。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20题5个大题,共55分。
16.(10分)某实验小组用100mL0.50mol/LNaOH溶液与60mL0.50mol/L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mL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
(3)硫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
(4)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平均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5)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与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J/(g?℃)则上述实验中和热ΔH=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6)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A.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
B.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中分次加入碱
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
【答案】(1)10.0
(1分)
(2)环形玻璃搅拌棒
(1分)
(3)将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减小实验误差
(2分)
(4)
4.0
(2分)
(5)53.5KJ/mol(2分)
(6)BCD(2分)
【解析】⑴若实验共需要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用500
mL容量瓶来配制即配制500
mL
0.50mol/LNaOH溶液,其物质的量为,
其质量为,故答案为10.0;
⑵实验中需要的装置最重要是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因此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⑶硫酸稍过量的原因是主要是将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减小实验误差;
⑷根据终止温度和开始平均温度算出第一次温度差为4.0,第二次温度差为6.1,第三次温度差为3.9,第四次温度差为4.1,很明显第二次数据是个错误的数据,舍去,取另外三次的平均值为4.0,故答案为4.0;
⑸将数据代入公式
故答案为-53.5KJ/mol
⑹A选项,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氢氧化钠溶液多,放出的热量多,计算出的数字偏大,故A错误;
B选项,可以向酸中分次加入碱,放热热量会散失一部分,温度计上升减小,计算出的数字偏小,故B正确;
C选项,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放出的热量会散失一部分,温度计上升减小,计算出的数字偏小,故C正确;
D选项,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铜丝会传热,放出的热量会散失一部分,温度计上升减小,计算出的数字偏小,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CD。
17.(5分)可逆反应
在平衡移动时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
1.向甲烧杯中加入晶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
2.向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固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深。
(1)甲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向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晶体溶于水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根据乙烧杯中的现象,补全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_____。
【答案】(1)正反应
(1分)
吸热(2分)
(2)
(2分)
【解析】(1)为红棕色,为无色,球的红棕色变浅,说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故晶体溶于水吸热;
(2)与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图像为:
18.(16分)Ⅰ.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1
3.0
2.0
2.0
3.0
4.0
2
3.0
a
2.0
2.0
5.2
3
3.0
b
2.0
1.0
6.4
(1)a=________,b=___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该组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
(2)①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X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4
3.0
2.0
2.0
3.0
t
固体X是__________。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时间t__________4.0min(填>、=或<)。
Ⅱ.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abcdef...表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mL[0.1
mol·L-1
Fe2(SO4)3]
1
a
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3
(2分)
b=4
(2分)
条件相同时,增大H2S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分)
(2)
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2分)
MnSO4
(2分)
<
(2分)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0.1
mol·L-1
Fe2(SO4)3]/mL
V[H2O2]/mL
V[H2O]/mL
时间/s
V[O2]
/mL
1
a
b
c
e
d
2
a
c
b
e
f
(4分)
【解析】Ⅰ.(1)根据表中数据,探究的外界条件为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满足除浓度改变外,其他条件不变,溶液的总体积不变,即10.0mL,可判断a=3.0mL,b为4.0mL;
(2)①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后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生成的硫酸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则提出的假设为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与上述实验做对比,只改变硫酸锰的量,而其他条件相同,则固体X为硫酸锰;
③若锰离子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加快,使用的时间缩短,则t<4.0min;
Ⅱ.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判断,需要除H2O2的浓度不同之外,则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即相同浓度的Fe3+的催化剂,因量取H2O2的体积不同,则加入水的体积与H2O2的体积和相同。
19.(12分)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是硫酸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因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而被命名为接触法制硫酸。
(1)某温度下,使用V2O5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在保证O2(g)的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填字母代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不移动
C.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无法确定
(2)使用V2O5催化该反应时,涉及到催化剂V2O5的热化学反应有:
①V2O5(s)+SO2(g)?V2O4(s)+SO3(g)
?H1=+59.6kJ/mol
②2V2O4(s)+O2(g)?2V2O5(s)
?H2=-314.4kJ/mol
向10L密闭容器中加入V2O4(s)、SO2(g)各1mol及一定量的O2,改变加入O2的量,在常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V2O4、V2O5、SO2和SO3的量随反应前加入O2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没有生成SO3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保持常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V2O5(s)、SO2(g)各0.6mol,O2(g)0.3mol,此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分别在T1、T2两种温度下进行反应,测得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T2时,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T1<T2
B.若向该容器通入高温He(g)(不参加反应,高于T2),SO3的产率将减小,仅因为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C.合成硫酸的设备中,在接触室合成SO3需要高压设备
D.依据反应装置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定为此反应温度
③在比T2更高的温度T3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生成更多的V2O4固体会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上,该因素对反应①影响超过了温度因素的影响。请在图中画出在T3下,α(SO2)在0~t1时刻的变化图(0~t1时刻之间已经平衡)________。
【答案】(1)B
(2分)
(2)
常温下,V2O5(s)+SO2(g)?V2O4(s)+SO3(g)和2SO2(g)+O2(g)?2SO3(g)反应都很慢
(2分)
(3)
(2分)
AC
(4分)
(2分)
【解析】
(1)
T2时使用V2O5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实际上反应的过程为①V2O5(s)+SO2(g)?V2O4(s)+SO3(g)
②2V2O4(s)+O2(g)?2V2O5(s)
反应①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增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②,由于氧气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也不移动,故2SO2(g)+O2(g)?2SO3(g)不移动,故答案为:B;
(2)
由图像可知,随反应前加入O2里的变化,SO2未参与反应,V2O4逐渐减少,V2O5逐新增多,由此可知,容器中发生反应2V2O4(s)+O2(g)?2V2O5(s),而反应V2O5(s)+SO2(g)?V2O4(s)+SO3(g)和2SO2(g)+O2(g)?2SO3(g)几乎没有发生,可能是在常温下反应都很慢,则没有生成SO3,故答案为:常温下,V2O5(s)+SO2(g)?V2O4(s)+SO3(g)和2SO2(g)+O2(g)?2SO3(g)反应都很慢;
(3)①由图像可知,在T2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90%,则SO2的转化量为0.54mol,可列出三段式(单位为mol)为:
,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06mol+0.03mol+0.54mol=0.63mol,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解得,V=7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本题答案为:;
②A.由图像可知,在T2温度下,该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则反应速率更大,且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低,则T2温度更高,则T1<T2,A正确;
B.通入高温He,相当于加热,同时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均左移,产率减小,B错误
C.在接触室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SO3,所以需要高压设备,C正确;
D.为了安全起见,反应温度应低于反应装置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定,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C;
③在比T2更高的温度T3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转化率降低,同时生成更多的V2O4固体会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上,该因素对反应①影响超过了温度因素的影响,所以反应速率也降低。所以在T3下,α(SO2)在0~t1时刻的变化图(0~t1时刻之间已经平衡)为:,故本题答案为:;
20.(12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C.溶液中不变
D.溶液中减小
(2)常温下将0.15mol/L稀硫酸V1mL与0.1mol/L
NaOH溶液V2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V2=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___。
(4)常温下,在pH=9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___。
(5)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Ka=1.77×10-4
Ka=5.0×10-10
Ka1=4.3×10-7
Ka2=5.6×10-11
①同浓度HCOONa、NaCN、NaHCO3、Na2CO3这4种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__;
②体积相同、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a.HCOOH;b.HCN;c.HCl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填字母)
__。
【答案】(1)CD
(2分)
(2)
1:1
(2分)
(3)3;11
(2分)
(4)
10-5mol·L-1
(2分)
(5)
Na2CO3溶液
(2分)
b>a>c
(2分)
【解析】(1)A.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电离,醋酸电离产生的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数目增多,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但离子浓度降低,故B错误;C.c(CH3COO?)/c(CH3COOH)c(OH?)=Ka/Kw,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不变,故C正确;D.加水稀释,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所以比值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2)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V2×10?3L×0.1mol/L=V2×10?4mol,稀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V1×10?3L×0.15mol/L×2=3V1×10?4mol,两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示酸性,氢离子浓度为1×10?1mol?L?1,则有:3V1×10?4mol?V2×10?4mol=(V1+V2)×10?3L×0.1mol?L?1=(V1+V2)×10?4mol,解得V1:V2=1:1,故答案为1:1;
(3)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常温下,纯水中c(H+)=1×10-7mol?L-1,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ol?L-1<1×10-7mol?L-1,说明该溶液抑制水电离,所以该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如果是酸溶液,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01mol/L,溶液的pH=3,如果是碱溶液,则溶液中氢原子浓度是1×10-11mol?L-1,溶液的pH=11,故正确答案是3、11;
(4)pH=9的CH3COONa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CH3COO-+H2OCH3COOH+
OH-;H2OH++OH-;CH3COONa溶液中存在以下几种微粒:Na+、CH3COO-、CH3COOH、H2O、H+、OH-。由方程式可知,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来自醋酸根的水解和水的电离,氢离子只来自于水的电离。pH=9,c(H+)=10-9mol/L,且全部来自水的电离。而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是相等的,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9mol/L;
(5)①已知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COOH>H2CO3>HCN>NaHCO3,对应酸根水解能力强弱的顺序为CO32->CN?>HCO3?>HCOO?,故Na2CO3溶液碱性最强;
②酸性强弱顺序为b<a<c,c(H+)相同的三种酸浓度:b>a>c,所以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体积相同、c(H+)相同的三种酸,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b>a>c。
4
12020-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同,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能量,生成1mol放出942KJ能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分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比N2稳定
D.1molN4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的能量
2.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晶体(Na2Cr2O7?2H2O),其主要反应为:
(1)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2)2Na2CrO4+H2SO4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1)和(2)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1)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Cr2O3
C.反应(1)表明,高温下O2的氧化性强于Fe2O3,弱于Na2CrO4
D.在反应(2)达平衡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O4固体,平衡向左移动
3.磺酰氯(SO2Cl2)在医药、染料行业有重要用途,其熔点为-54.1
C,沸点为69.2
°C,易水解。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SO2和Cl2在活性炭作用下制备SO2Cl2(SO2
+Cl2
SO2Cl2),设计如图实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中的NaOH溶液可换成NaCl溶液,效果相同
B.e中的冷却水应从下口入上口出
C.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人a中使SO2Cl2水解
D.a中冰盐水有助于SO2Cl2液化,提高SO2和Cl2的转化率.
4.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pH=3,0.2mol/L的HCN溶液pH=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5℃时,0.2mol/L的HCN溶液Ka约为5.0×10-10
B.25℃时,若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pH均等于6,则所加水的体积CH3COOH>HCN
C.25℃时,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D.25℃时,若pH均为5的CH3COOH与HCN溶液各10ml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CH3COOH5.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H2反应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4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2的转化率为28.57%
B.H2的转化率为85.7%
C.N2的体积分数为20%
D.H2的体积分数为10%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571.6
kJ·mol-1,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
(l)===2H2(g)+O2(g)
Δ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2>0
C.该反应的ΔH2=-571.6
kJ·mol-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
2NH3,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的结果是(
)
①平衡不发生移动;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NH3的质量分数增加;
⑤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A.①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
8.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
+
CO(g)CO2(g)
+
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
=
ΔH1
+
ΔH2
B.ΔH
=
?226
kJ/mol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
Pt2O+
和
Pt2O2+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
B.将少量Ca(HCO3)2溶液滴加到盐酸中CO32-+2H+=CO2↑+H2O
C.将少量H2SO4溶液滴加到Ba(OH)2溶液中2H++SO42-+2OH—+Ba2+=BaSO4↓+2H2O
D.将铁粉加入到AgNO3溶液中Fe+Ag+=Ag+Fe2+
10.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2NO2(g)N2O4(g)
ΔH=-
57
kJ·mol-1的影响,若保持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温度为T1、T2时,通过实验得到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
C.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c
D.状态a通过升高温度可变成状态b
11.在合成氨反应中,下列反成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
A.
v(H2)=3/2v(NH3)
B.v(H2)=2/3v(NH3)
C.v(N2)=v(NH3)
D.v(N2)=2v(NH3)
12.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6.2×10-10
6.8×10-4
1.8×10-5
6.4×10-4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HCN>HNO2>CH3COOH>HF
B.HF>HNO2>CH3COOH>HCN
C.HCN>CH3COOH>HNO2>HF
D.HCN>CH3COOH>HF>HNO2
1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2﹣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2Ag+(aq)+S2﹣(aq)=Ag2S(s)
D.用醋酸除水垢: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14.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不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5.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N2
+
3H2
2NH3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1
mol/(L·min)
B.v(NH3)=0.3
mol/(L·min)
C.v(N2)=0.2
mol/(L·min)
D.v(N2)=0.1
mol/(L·min)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20题5个大题,共55分。
16.(10分)某实验小组用100mL0.50mol/LNaOH溶液与60mL0.50mol/L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400mL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
(3)硫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
(4)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平均温度差
(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5)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与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J/(g?℃)则上述实验中和热ΔH=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6)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A.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
B.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中分次加入碱
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
17.(5分)可逆反应
在平衡移动时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
1.向甲烧杯中加入晶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
2.向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固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深。
(1)甲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向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晶体溶于水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根据乙烧杯中的现象,补全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_____。
18.(16分)Ⅰ.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1
3.0
2.0
2.0
3.0
4.0
2
3.0
a
2.0
2.0
5.2
3
3.0
b
2.0
1.0
6.4
(1)a=________,b=__________.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该组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
(2)①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X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4
3.0
2.0
2.0
3.0
t
固体X是__________。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时间t__________4.0min(填>、=或<)。
Ⅱ.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abcdef...表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mL[0.1
mol·L-1
Fe2(SO4)3]
1
a
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是硫酸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因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而被命名为接触法制硫酸。
(1)某温度下,使用V2O5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在保证O2(g)的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填字母代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不移动
C.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无法确定
(2)使用V2O5催化该反应时,涉及到催化剂V2O5的热化学反应有:
①V2O5(s)+SO2(g)?V2O4(s)+SO3(g)
?H1=+59.6kJ/mol
②2V2O4(s)+O2(g)?2V2O5(s)
?H2=-314.4kJ/mol
向10L密闭容器中加入V2O4(s)、SO2(g)各1mol及一定量的O2,改变加入O2的量,在常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V2O4、V2O5、SO2和SO3的量随反应前加入O2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没有生成SO3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保持常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V2O5(s)、SO2(g)各0.6mol,O2(g)0.3mol,此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分别在T1、T2两种温度下进行反应,测得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T2时,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T1<T2
B.若向该容器通入高温He(g)(不参加反应,高于T2),SO3的产率将减小,仅因为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C.合成硫酸的设备中,在接触室合成SO3需要高压设备
D.依据反应装置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定为此反应温度
③在比T2更高的温度T3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生成更多的V2O4固体会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上,该因素对反应①影响超过了温度因素的影响。请在图中画出在T3下,α(SO2)在0~t1时刻的变化图(0~t1时刻之间已经平衡)________。
20.(12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C.溶液中不变
D.溶液中减小
(2)常温下将0.15mol/L稀硫酸V1mL与0.1mol/L
NaOH溶液V2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V2=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___。
(4)常温下,在pH=9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___。
(5)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Ka=1.77×10-4
Ka=5.0×10-10
Ka1=4.3×10-7
Ka2=5.6×10-11
①同浓度HCOONa、NaCN、NaHCO3、Na2CO3这4种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__;
②体积相同、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a.HCOOH;b.HCN;c.HCl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填字母)
__。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