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3 23: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材料评述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B C D
4.《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5.1942年1月英国(泰晒土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指( )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6.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昀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
A.杨虎城 B.李宗仁 C.林彪 D.彭德怀
8.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的是 (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9.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不惜牺牲
B.后方同胞的全力支援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八路军的支援和配合
10.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这次会战是 (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11.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12.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也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
A.中国军队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越战越勇
C.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疯狂进攻逐渐消耗日军的兵力、财力、物力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的全部力量
13.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战役。中国军队最终取得战役胜利,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对盟国的抗日斗争有很大鼓舞。这场战役是 (  )
A.北平保卫战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4.据统计,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牺牲的将领共有271人,其中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15.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材料二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材料三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
材料四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此次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应怎样评价这些会战?
答案
DDBDC DBACB DCDCC
16.(1)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2)抗战将士充分发挥爱国热情,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国民党将领正确分析敌情,指挥得当。
(3)武汉会战。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5)国民党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以巨大的牺牲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博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