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现象。为此,清政府(? ? )
A. ??决心禁绝鸦片贸易 B. ?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C. ?放任鸦片自由贸易 D. 鼓励国人种植鸦片
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 D. 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城作为通商口岸。这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
A. 倾销鸦片 B. 传播宗教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
4、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图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 )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6、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贸易的纠纷 ?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针对下表的贸易状况,英国的解决办法是(? ? )
A. 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B. 要求协定关税
C. 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在中国开设工厂
8、以下是某班同学搜集的反映历史的四部影片,若按影片主题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风云》???? ③《火烧圆明园》 ?????④《林则徐》
A. ④①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C.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0、“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 永安封王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11、《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D.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出太平天国( )
A. 缺乏科学理论 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3、曾国藩认为:“自古平江南之策,必据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为此,他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决定首先全力夺取( )
A. 苏州 B. 上海 C. 杭州 D. 安庆
14、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B.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C.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 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1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以上选自《天朝田亩制度》,对此评价错误的是(? ? )
A. 核心思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B. 是农民阶层朴素愿望的反映
C.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D.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16分)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感知图片获取信息】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关于禁烟运动的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向列强传达了什么信息?
【认识英雄积累知识】
(2)某班同学编写近代反侵略英雄的手抄报,某同学收集了如下三位人物图片,请帮他完成简介。
人物图片
英雄姓名 李秀成 _______ 陈化成
主要反侵 略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感悟英雄学习精神】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洪秀全:“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李秀成:“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
(3)读了这些言论,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 A 2.A 3.D 4.B 5.B 6.A 7.C 8.A 9. C 10. C 11. D 12. A 13. D 14. B 15.D
16.(1)第二次鸦片战争。
(2)俄国;强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4)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中国,振兴中华避免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
17.(1)虎门销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2)洪秀全。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防守吴淞炮台,壮烈牺牲。
(3)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