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学案 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学案 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3 18: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夜晚,城市的高大建筑物上张灯结彩,这些灯忽明忽暗,闪烁不停,把城市打扮得分外美丽,如图所示.如果一串灯中的一个灯泡损坏后,整串灯就不亮了,为什么一个灯泡损坏后整串灯就不亮了呢?
提示:因为它们是串联关系.

【例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2)当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42 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电路的连接情况;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 (1)14 Ω (2)I1=I2=3 A,I3=1 A,I4=2 A
【解析】 (1)R3、R4并联后电阻为R34,
则R34== Ω=2 Ω,
R1、R2和R34串联,总电阻R=R1+R2+R34=14 Ω.
(2)根据欧姆定律I=,I= A=3 A.
由于R1、R2串联在干路上,故通过R1、R2的电流都是3 A.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由并联电路的特点:I3+I4=3 A,=,解得I3=1 A,I4=2 A.
如图所示电路中,伏特表V1和V2的内阻都远远大于R1、R2、R3和R4的电阻.R1和R3电阻未知,R2=R4=20 Ω,伏特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15 V和10 V,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C )
A.23 V          B.24 V
C.25 V D.26 V
解析:因为R1、R2、R3和R4串联,且R2+R3=R3+R4,故R3和R4上的电压也为10 V.a、b两点间电压是R1和R2上电压与R3和R4上电压之和,即(15+10)V=25 V.
考点二      电表的改装与计算
(1)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Ug、Ig、R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g并不改变.
(2)电表改装的问题实际上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问题,只要把表头G看成一个电阻Rg即可.
(3)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指小量程电流表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串联电路的电压,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指小量程表头满偏时对应的R与表头并联电路的总电流.
(4)改表盘刻度是易错点.实际上改装电表后要改表盘刻度,改装后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所测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也是表头与改装所用的电阻整体共同分担的电压或电流.)
【例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V;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15 V.已知电流表的内电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求分压电阻R1和R2的阻值.
使用O、A两接线柱时,表头只和R1串联,则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满偏电流、满偏电压求解R1.使用O、B两接线柱时,表头和R1、R2两电阻串联,则可求出R2.
【答案】 2.95×104 Ω 1.2×105 Ω
【解析】 在改装的电压表中,各量程达到满偏电压时,经过“表头”的电流均为满偏电流.
接O、A时:Ig=即R1=-Rg
=(-500) Ω=2.95×104 Ω.
接O、B时:Ig=即R2=-Rg-R1
=(-500-2.95×104) Ω=1.2×105 Ω.
总结提能 (1)改装电表,首先要了解电流表表头的三个基本参量Ig、Rg、Ug,根据Ug=IgRg,改装时知道其中两个量即可求另一个量.
(2)改装后Ig不变,可以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1 mA,R1=900 Ω,R2= Ω.
(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是什么表?量程是多少?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是什么表?量程是多少?
答案:(1)电压表 0~1 V (2)电流表 0~1 A
解析:(1)当S1和S2均断开时,电路只有R1和G串联,故改装所成的表是电压表,量程U=Ig(Rg+R1)=1 V.
(2)当S1和S2均闭合时,电路只有R2和G并联,故改装所成的表是电流表,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I2=Ig=999 mA,量程I=Ig+I2=1 000 mA=1 A.
考点三      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由R=知,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算出导体的电阻.
2.电路:如图(a)所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外侧,通常叫“外接法”;如图(b)所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内侧,通常叫“内接法”.
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如上图所示,R为待测电阻,因为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有分压、分流作用,因此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有误差.
(1)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V=UR,电流表示数:IA=IR+IV>IR,
R测=<=R真,测量值偏小,适用于测量小阻值的电阻.
外接法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所以该电路适用于测量小电阻,即R?RV.
(2)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V=UR+UA>UR,电流表示数:IA=IR,R测=>=R真,测量值偏大,适用于测量大阻值电阻.
内接法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分压越小,误差越小,所以该电路适用于测量大电阻,即R?RA.
4.伏安法测电阻时电路选择的方法
(1)定量判定法:
当已知待测电阻的大约值Rx,电流表的内阻RA和电压表的内阻RV,则:
当>,即Rx>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即Rx<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即Rx=时,选用电流表的两种接法都可以.
(2)试触法:
若不知Rx的大概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路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电路如图所示连接,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S,然后将S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①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强,即Rx是一个高阻值电阻,应选用内接法,S应接b测量;②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较强,即Rx是一个低阻值电阻,应选用外接法,S应接a测量.
5.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其作用
(1)限流式接法电路简单,耗能低,但电压调节范围小.
(2)分压式接法的优点是电压调节范围大,并且可从零开始变化.
【例3】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甲和乙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图甲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图乙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3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如果>,则用外接法;
(2)如果<,则用内接法.
【答案】 B
【解析】 比较甲、乙两图对应的电压表读数,可知ΔU=0.20 V,则==0.08;电流变化ΔI=0.40 mA,则=≈0.087,可见>,即电流变化明显一些,可见电压表内阻带来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故应采取电流表内接法,Rx= Ω≈543 Ω,此法测量值偏大,因此选项B正确.
总结提能 (1)伏安法测电阻时,无论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都会产生误差.
(2)试触法中两电表示数变化是否明显,不能比较两表示数的绝对变化量ΔU、ΔI,应比较相对变化量即各自的变化量相对于原来数值的比例大小,也就是比较与的大小关系.
多选)图中,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R测=( BC )
A.比R的真实值小
B.比R的真实值大
C.引起误差的原因是U偏大
D.引起误差的原因是I偏小
解析:由于电流表有内阻,所以电压表的读数U为被测电阻和电流表内阻的电压之和.而R测=比R真=偏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而使电压表的读数U偏大,故B、C选项正确.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
解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当其中一个分电阻为零时,总电阻为零,A正确.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B正确.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将减小,总电阻的倒数将减小,总电阻将增大,C正确,D错误.
2.如图所示的部分电路中,已知I=3 A,I1=2 A,R1=10 Ω,R2=5 Ω,R3=30 Ω,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是( A )
A.0.5 A,向右 B.0.5 A,向左
C.1 A,向右 D.1 A,向左
解析:对于稳恒电路中的某一节点,流入的电流总和一定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对于节点c,已知流入的电流I=3 A,流出的电流I1=2 A,则还有1 A的电流要流出节点c,由此可知经过R2的电流I2=1 A,向右.根据欧姆定律,U1=I1R1=20 V,U2=I2R2=5 V,电压等于电势之差,U1=φc-φa,U2=φc-φb,两式相减可得φb-φa=15 V,即b点电势比a点高15 V,则通过R3的电流I3==0.5 A,方向向上.对于节点b,流入的电流I2=1 A,流出的电流I3=0.5 A,则还有0.5 A的电流流出b点,因此可判断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 A,向右.A正确.
3.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 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
解析: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通过R1的电流是通过电流表的2倍,每一小格表示0.02 A+0.04 A=0.06 A,选项A、B错误;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通过R1的电流仍然是通过电流表的2倍,每一小格仍然表示0.06 A,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接成一个分压电路向一个小灯泡供电,并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d接小灯泡两端
B.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a接小灯泡两端
C.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b接小灯泡两端
D.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a接小灯泡两端
解析:分压电路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两下”,而且a与b需要接电源两极,可以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由于题目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可知滑片P向c移动时,分压部分的电阻丝的长度减小,由图可知P与a之间的电阻丝长度减小,所以需要c、a或d、a接小灯泡两端.故选B、D.
5.一盏弧光灯的额定电压是40 V,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 A,如何把它接入电压恒为220 V的照明线路上才能正常工作?
答案:串联一个36 Ω的分压电阻
解析:由于电源电压大于弧光灯的额定电压,为了使它正常工作,可采用串联分压的办法.
设弧光灯的电阻为R1,额定电压U1=40 V.需串联的电阻为R2,电源电压U=220 V,电路如图所示.因串联电阻R2上分到的电压U2=U-U1,通过它的电流就是弧光灯的工作电流,所以其电阻值
R2=== Ω=36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