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专项 模拟训练 讲练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专项 模拟训练 讲练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20: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文解析
广东中考
第四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六
一、基础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旧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请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漠漠向昏黑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阅读
(一)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绝多生怪柏
B.人皆有之/此皆良实
C.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则有去国怀乡
【解析】A.生命/生长;B.都;C.益处/虚夸,夸大;
D先前、从前/家乡。
B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8. 在作者看来“贤者”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为利益所动,不为强权所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道义,保持“本心”。
(二)
蒙 骜① 伐 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③驾还魏。
魏王持④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趣(cù):催促。④持:握着……的手。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
您将以何脸面站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握着信陵君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诸侯国听说信陵君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信陵君追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返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骜帅师伐魏(军队)
B.魏王患之(担忧)
C.有敢为魏使通者死(明白)
D.信陵君追至函谷关(到)
C
【解析】C. 通报。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魏 急 而 公 子 不 恤 一 旦 秦 人 克 大 梁 夷 先 王 之 宗 庙 公 子 当 何 面 目 立 天 下 乎。
11.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