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5 22: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组成
2020年秋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广口瓶中加少量的水至A位置,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过量将会影响实验的测量结果
B.该实验的初始位置应该记为A位置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红磷在燃烧时也能将一部分水压入集气瓶中
B
知识回顾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空气中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量很少,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B
3.【武汉·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
A
5.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0.03%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5)引起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是   增多.
4.【邗江区?中考】“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宜居扬州城应该大力提倡(  )
A.保护湿地 B.秸秆焚烧 C.炸山填湖 D.露天烧烤
D





生活中我们或许遇到过以下现象,你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吗?
走在花丛中能闻到花香
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能变干
把少量糖加入水中后会消失不见
新课导入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提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很多科学家不断的探索,最终证实了物质是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
原子
分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了解一下。
一、分子是什么?
观察活动
了解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的不同改变。
【实验2-3】把花露水洒在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我们能闻到花露水的香味。
现象:
思考: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
解释:
①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中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我们就能闻到香味了。
②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
讲授新课
【实验2--4】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小团棉花。
玻璃管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现象:
思考:
为什么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没有接触却会产生浓浓白烟?
一、分子是什么?
讲授新课
解释:
①存在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
②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一、分子是什么?
问题
实验2-3
实验2-4
变化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无改变
在以上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讨论:
一、分子是什么?
总结一下吧: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生成新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发生变化
发生了变化
所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分子是什么?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的分子一定会构成各不相同的物质。
分子
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一、分子是什么?
【练一练】下列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分子构成同一种物质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
【练一练】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D
一、分子是什么?
思考:
如何从分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一、分子是什么?
【练一练】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B
一、分子是什么?
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那么不同的分子有没有共同的一些性质呢?
观察活动
了解分子的特性。
【实验2-5】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滴入酚酞试液后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现象:
氨水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讲授新课
【实验2-6】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B杯装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A烧杯中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B烧杯中无变化。
现象:
思考:
为什么A烧杯液体的颜色会由无色变为红色?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氨分子运动,从烧杯B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解释:
A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实验2-7】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
两支注射器中装有空气的比装有水的更易推压。
现象:
思考:
为什么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更容易推压?
解释:
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中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大。
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在通常情况下: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比较:
同一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知识视窗
你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吗?
1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26Kg,一滴水中大概有1.67×1021个水分子聚集而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你能得到什么?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通过上述事实我们能得到分子有如下特性:
(1)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有________;一般气体____________,液体和固体______________。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________。
不断地运动
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大
分子间的间隔小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练一练】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练一练】当人们走进花房闻到花香如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B.分子有香味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C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练一练】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乙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甲,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B.甲烧杯中冒出气泡
C.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D.证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一、分子是什么?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新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所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的分子一定会构成各不相同的物质。
从分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课堂小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
2.瘪了的乒乓球拿开水烫一烫就能鼓起来,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
课堂练习
3.(2020?许昌二模)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
D.碘加热升华: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
D
4.一定量的水结成冰,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数目 B.分子间的间隙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B
5.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2)装水的杯子长期敞口放置,水不断减少,说明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水分子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