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问和智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6 05: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小故事欣赏: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侵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势虽高,打仗仍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军知道拖下去已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思考:
赵括熟读兵书,可最后为 什么却惨败呢?
赵括虽有领兵打仗的学问,却没有临阵指挥,随机应变的智慧,也就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运用,所以败了也是正常的。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一)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中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为红色的字注音:
陶冶 ( ) 寸积铢( )累 大窾( ) 矻矻( )穷年 探骊( )得珠 犀( )锐
2.试着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寸积铢累 食古不化 融会贯通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物竞天择 鞭辟入里 读破五车  

zh ū
ku ǎ n
k ū
l í

速读课文,找出或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中心句(每一节作者都阐述什么样的观点)?
小提示: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中心句在文段中的位置一般有三处:开头、结尾、中间,有时也需要自己总结。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文中提示性的词语,有的过渡句中隐含着本段的中心句,往往是上半句是对上段的概括,下半句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1、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6、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3、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4、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著书、读书都要智慧。)
5、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各段的中心句是:
两者的区别
学问离
不开智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相辅 相存
上面那些句子中哪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有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学问是知识的聚集……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道理?
比喻论证。
用精彩的比喻阐明了学问是知识的积累,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的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段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并说说它们论证了什么道理?
孟德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达尔文发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公例;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
论证了学问离不开智慧的道理。(这是举例论证)
⑶找出第5段和第6段都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5)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大师。(6)
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学问与智慧之间的本质联系,论证了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智慧更重要。
除了以上的论证方法,文中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小组间讨论一下,看看各句论证了什么道理?
小组活动:
图示结构
学问和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2、齐读第五节中“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
强调:比喻论证不同于修辞格中的比喻,作为修辞方法的比喻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感染力;而作为说理手段的比喻论证则是为了明辨事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第四节中仅仅是比喻,而非比喻论证。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学问和智慧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
扬起智慧之帆
畅游学问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