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台显微镜是由荷兰密得尔堡一个眼镜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发明的。细说起来,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呢!事情的经过是这作的:1590年,一个晴朗无风的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无意中,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并用这个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这个意外的发现,使詹森兴奋起来,他高兴地跑下楼去,把父亲也拉上楼来观看,一起和他分享这种新发现带来的愉快。当然,偶然性的发现代替不了科学上的发明。值得强调的是,詹森父子俩的修养起了决定作用,他们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当然,这台显微镜只能称为显微镜家族中的“始祖”,无论是放大倍数,还是分辨能力都是相当低的。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7.18—1703.3.3)于1635年7月18日出生于英格兰南部威特岛的弗雷施瓦特。父亲是当地的教区牧师。胡克从小体弱多病,性格怪僻但却心灵手巧,酷爱摆弄机械,自制过木钟、可以开炮的小战舰等。1648年,胡克的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1665年,罗伯特·胡克根据一会员提供的资料设计了结构相当复杂的显微镜。有一次,他切了一块软木薄片,放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软木片是由很多小室构成的,各个小室之间都有壁隔开,像蜂房似的。胡克给这样的小室取名为“细胞”。其实软木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只是细胞壁,没有原生质。但细胞这个名词就此被沿用下来。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视力极限,观察细胞必须用显微镜。胡克发表了《显微图集》一书,其中收集的就有著名的软木切片细胞图。这是在他全部成就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欧洲17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文献之一。他开始应用显微镜于生物研究,他将蜜蜂的刺、苍蝇的脚、鸟的羽毛、鱼鳞片以及跳蚤、蜘蛛、草麻等,用显微镜详细地予以考察比较。他观察到软木塞等物品的结缔组织,并使用“细孔”和“细胞”来说明,“细胞”(“cell”)一词从此被生物界直接采用。胡克的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细胞学的研究。现在知道,一切生物都是由无数的细胞所组成的。胡克对细胞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小组实验任务单
姓名 班级
【合作探究】
活动一:显微镜的结构:阅读书上54页“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完成下列任务
显微镜的组成
2.动一动,议一议,比一比,看谁最棒!
(1)目镜上面刻有5×表示 ,
物镜上面刻有10×表示 ,
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2) 轻轻转动粗准焦螺旋,观察物镜会怎样升降?
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观察物镜会怎样升降?
活动二: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阅读55页“显微镜的使用”完成下列任务
1.安放
2.对光: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睁开
(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用低倍镜观察
(2)对光时,你使用了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3)对光时,你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
活动三:
放片
4.调焦
5.观察:(1)把观察到的结果用铅笔画出来,并比较像与‘上’有什么不同?
(2)活动中,你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四节 细胞(第一课时)
(公开课后修改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胞的发现离不开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
2、技能目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是不断研究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实验法、讲授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2人一组(每小组一台显微镜,一片载玻片,一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来自校园的两株不同的植物
问:比较两株植物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各抒己见,如:绿色的,都有叶、根等)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眼睛看到的)
问:比较这株植物与“我”有共同之处吗?(生:都是生物,或都有细胞或都有生命)
问:你见过细胞吗?(生:没有)
[过渡]师:2000年前,人们就对动物、植物进行研究,试图知道动物、植物是由什么组成的,但一直都没有结果,直到1590年,一位荷兰人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
[出示]图片1(教师简单介绍荷兰人詹森发现偶然的现象,并不断研究制造出显微镜的故事)
[出示]图片2
师:之后又有一位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出示]图片3(现代的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图片)
师:现在已经有很多种类型的显微镜,这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几百万倍
问:了解了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或者感受?
(生:显微镜越来越复杂,或功能越来越好……)(有点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过渡]师:细胞的发现离不开显微镜的发展,那么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活动1]阅读书本54“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对照显微镜,完成任务单一,比一比哪小组最棒!(约5分钟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注意任务分工明确,否则可能出现一个学生在做一个学生在看的现象,并及时表扬完成快、好的小组)
1、学生小组汇报(一人介绍显微镜结构,一人同时对照图说明,教师黑板板书)
问:你们的答案跟这组同学是一样的吗?[事实上我发现了1处错误](生:一样的)
师:可我的答案跟这组同学有些是不一样的?(学生受了鼓励,在下面轻轻地说,抓住这些瞬间,把声音放大)
(生1:我认为3那个不是镜臂,问:你认为是什么? 生1:我认为是倾斜关节
问: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与人的手关节比较一下! 生:是镜臂)
(生2:我认为5不是压片器, 问:你认为是什么? 生2:压片夹
问: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 生:压片夹
2、另一组同学汇报:
(1)目镜上面刻有5×表示 ,物镜上面刻有10×表示 ,
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2) 轻轻转动粗准焦螺旋,观察物镜会怎样升降?
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观察物镜会怎样升降?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对这两个结构特别敢兴趣,你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并说明向前调向后调的方向)
生:镜筒会升降
师:细准焦螺旋转动时有什么发现?
生1:有微小的升降,
生2:看不出来变化
师:细准焦螺旋的转动师镜筒升降的情况和粗准焦螺旋是一样的,只是变化非常微小,甚至肉眼感觉不出来,也因此叫做细准焦螺旋
[过渡]那么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呢?
师:显微镜是精密的仪器,我们得学会正确的使用,首先,得学会正确的取放,取时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放着偏左前方,并且镜臂朝自己,这样便于观察使用(很多学生刚取出显微镜时,都是前后放反了的)
师:其次得学会用昨眼看目镜内,右眼睁着,同时刚使用是得选用低倍镜观察。
师:此时,我看目镜里面还是黑乎乎的,怎么操作才能通过目镜看到事物呢?
师:那我们得学会对光,使得显微镜里能看到明亮的视野,也能观察到事物(依据幻灯片介绍对光原理)
[活动2]请小组实验试一试,并完成任务单上的“活动二”的内容
讨论:对光时,你使用了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对光时,你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
问:在对光时要先选择放大倍数大的还是要选放大倍数小的?你做到了吗?(其实发现很多学生直接用高倍镜对光,此时能够即使改过来,并且再试一次)
问:对光时,你使用了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生1:我对光时转动了物镜和倾斜关节 问:为什么用倾斜关节? 生:便于观察
生2:我使用了反光镜和光圈
师:其实,还有一个结构可以用,就是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光圈,根据需要来选择
问:对光成功了吗?
师:学会了对光,我得继续学习使用显微镜(边讲解边演示放片和调焦的过程,强调细节)
[活动3] 请小组实验试一试,并完成任务单上的“活动二”的内容
1、把观察到的结果用铅笔画出来,并比较像与‘上’有什么不同?
2、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上移动,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
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动,所看到的物像向哪个方向移动?
3、活动中,你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
4、有同学看到的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把像移到视野的中心?
(老师巡视每组,观察是否实验成功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即使指导方法并且记录问题情况)
师:取某一组同学的结果,显示在多媒体上,像与“上”有什么不同?
生:相反
师:画图取两点,能具体点吗?(这里似乎问题不够明确)
生:像与“上”上下想反,左右相反
师:在你轻轻移动玻片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慢慢把玻片向上移动时,看到的像向下移动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怎么解决的?(没有声音)
师:我刚才看到有好几组同学遇到了问题,并成功解决的,我们请他们来说说看,好吗?
问:刚才你们这组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我们没有找到像,后来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就找到像了(非常好)
生2:我们这组看到的像没有在中间,在上边,我们把玻片向上移动,就看到像了
生3:……
问:有同学看到的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把像移到视野的中心?
生1:往左边移
问: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2:往左上方移动
问:你比较支持那种呢?对着图象解释
学生最终选择了向左上方移动
师:我们通过这些步骤成功学会了显微镜的操作,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细胞,这带下节课再去探究,那么使用完显微镜,我们还得要学会整理。(教师依据幻灯片说明整理时的细节)
学生很小心的整理显微镜
问:回顾下你对显微镜了解了多少?(对着图片说结构)
问: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板书(略)
七.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显微镜的教学为主,而且显微镜的结构复杂,操作要求严谨,很多细节都是非讲不可,但老师讲多了,学生未必能懂得多,很有可能出现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本着对显微镜的好奇,根本无心听课。通过思考和摸索,我把认识显微镜的这个过程分成三个环节,通过三个活动来体现,每个活动给出明确的任务,动的时候让学生带着任务一次动个够,动完后认真参与分析,并且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自己认为活动还是能够比较有效的开展,并且得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合作探究的开展有时候不理想。(共46张PPT)
瑞安市飞云中学 卓春茶
第一台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能将物体放大几百万
倍的电子显微镜
活动一
阅读书本54页“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对照显微镜,完成任务单上“活动一”中的内容
活动二
1.安放
2.对光
明亮的视野
左眼看目镜内,右眼睁开
低倍镜
阅读书本55页“显微镜的使用”,动手试一试,完成任务单上“活动二”中的内容
活动三
3.放片
4.调焦
5.观察
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正对通光孔
(1)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2)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直到看清物像
1.画出你所看到的像,与“上”相比,有什么不同?
3.怎样把视野中的像移到中央?你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
2.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上(或向左)移动,所看看到的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
6、实验结束,实验用具整理
(1)取下玻片、目镜
(2)转动转换器,把两个低倍镜头偏到两旁(3)转动粗转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恢 复原状
(4)把反光镜竖直放置,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落在上面。
(5) 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将镜箱放回原处
(6) 把桌上其他用品按原样摆放整齐。
课堂练习:
1、说出显微镜的结构
C
2、一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有“5X”、10X和20X、40X,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
A、800倍 B、40倍
C、400倍 D、200倍
C
3、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c
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该怎么操作?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
作业本B:P12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