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狼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狼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19: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停顿,读顺读熟本文。
2.积累文言实词,根据语境辨析虚词的用法。
3.理解这篇文章的寓意。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少时(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缀行甚远( ) (2)屠大窘( )
(3)意暇甚( ) (4)屠暴起( )
3.写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①止有剩骨 ( )?②一狼得骨止 ( )
(2)①意暇甚(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盖以诱敌( )
4.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
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 ,字 ,号 ,
(朝代)著名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 ;“志”是 的意思;“异”是 。
7.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前几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去掉“使”)
B.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作用”)
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改为“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观察”)
D.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去掉“不”)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阅读经纬】
阅读《狼》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
11.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 、屠户御狼和 。
12.“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1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

14.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楚人养狙①
刘基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④曰:世有以术⑤使民而无道揆⑥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醒悟,明白。④郁离子: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⑤术:权术。⑥道揆:法度,准则。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或:
(2)言未既,众狙皆寤 皆:
(3)狙公卒馁而死 馁: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17.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狼》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shǎo
2.(1)连接,紧跟 (2)困窘,处境危急 (3)从容,悠闲 (4)突然
3.(1)①副词,通“只”,仅。②动词,停止。 (2)①名词,神情。②动词,打算。 (3)①动词,攻击。②名词,敌人。
4.古义:多少;今义:学科名称。
5.(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6.(1)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清代 文学家 (2)作者的书屋名称 记述 指奇异的故事
7. C (“认真研究”和“仔细调查”互换位置)
8.(1)《诗经》包括民间的《风》、宫廷的《雅》和庙堂祭祀的《公颂》。
(2)“国风”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结晶。
【阅读经纬】
9.(1)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0.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1.屠户惧狼 屠户杀狼
12.一个“晚”字,既写出了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环境十分恶劣。
1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B(本文的主旨是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拓展阅读】
15.(1)有的(2)全,都(3)饥饿
16.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
17.示例: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他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不给,(猴公)就鞭打它们。猴子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吗?”众猴说:“不是,是天生的。”又问:“没有狙公的同意就不能去采吗?”(众猴)说:“不是,谁都能去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众猴全领悟了。
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了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