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12 词四首《破阵子》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12 词四首《破阵子》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4 16: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牌名
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他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梦中回到。
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肉。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挑起油灯的灯芯,使灯光明亮。
战场。
huī
zhì
xián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了结,完成。
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可惜。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上阕:描写梦中之景,即在秋季的某一天,沙场上点兵的盛大场面,展现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一句叙写现实生活,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两物——“灯”与“剑”,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笔点化,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如电影镜头中的一个突然定格,突出的是一种静的威力。“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上阕为什么要写梦境?
梦中的情景是昔日的军旅生活,而这种生活现在只能成为回忆,表现了作者企慕军中生活,渴望奔赴战场为朝廷效力的热情。
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同时,也正是这一转折,表明上面所写的都是幻想、梦境。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相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有意作“壮词”,而“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的豪放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季点兵的壮大场景。
“壮”在人物超凡的本领: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冲锋陷阵,勇猛雄健。
“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国家,为国立功,成就英名。“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显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全词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构思奇特,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梦境中展现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杀敌为国、驰骋疆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章法严谨,构思奇特。
2.巧用对比,突出主题。
词作前九句绘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酣畅淋漓,直至结句始转笔换意,戛然而止。“可怜白发生”更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读来余味无穷,让人扼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建功立业——梦境
醉酒
白发生
壮志
悲愤无奈——现实
难酬
豪放
悲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营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