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图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图2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图3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
3.3_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吗?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呢?
一、燃烧条件
[补充实验] 燃烧的条件
现象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
现象2:水下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白磷在水下燃烧1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讨论: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思考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自然界中着火点
最低的物质是白磷.
A↘
↙B
C↘
讨论:A、B、C三点有何
相同点、不同点?
①A、B相同点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不同点着火点不同。
②A、C相同点都是可燃物、
着火点相同;不同点C点
不与氧气接触。
③B、C相同点都是可燃物,不同点着火点不同、
C点不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
要有充足的氧气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不同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
。
通常情况下:
讨论:木炭、硫磺、铁丝等物质的燃烧有何共同点?
想一想:
下面几种现象都是因为物质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它们属于燃烧吗?
铁生锈
食物腐败
粮食酿醋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异同
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1、都属于氧化反应
2、都放热
1、燃烧剧烈,缓慢氧化缓慢
2、燃烧有发光现象,缓慢氧化无发光现象。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65000至75000人。
二、灭火原理
蜡烛、火柴、水
烧杯、剪刀、湿抹布
用嘴吹灭用水浇灭
用烧杯盖灭用抹布扑灭
用剪刀剪断燃着的烛芯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
或氧气。
下。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实验探究:
结论:
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
▲不能降低物质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空气流动带走了蜡烛燃烧放出的大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练习与实践:
练一练: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练一练:
请你做以下实验 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做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
火警电话:119
大家知道火警该怎么报吗?
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明以下几点:
详细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燃烧背景、人员情况,最好还有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喷射二氧化碳及泡沫,用来扑灭木材、棉布引起的失火
压缩二氧化碳吹干粉,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失火
喷射液态二氧化碳,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引起的失火
1、爆炸:
(1)能发生爆炸的物质:
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液化石油气等
②可燃性粉尘:面粉、煤粉等粉尘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讯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气球爆炸都是物理变化。
爆炸与防爆安全
注意(3)爆炸(化学上)其实只是氧化反应。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爆炸与防爆安全
生活中的化学
2、198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大火灾中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自救,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面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1)封闭房门 (2)沿楼梯迅速下楼
(3)跳楼逃离火海 (4)用湿毛巾赌住口鼻
(5)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6)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小结: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达到燃烧的着火点;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