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0-16 14: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学案(二)
【课标要求】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教材分析】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学情分析】大多同学对于以上知识点还保留较深的印象,但少数同学基础没打好,打算通过复习查缺补漏,提高解题能力,为中考做好准备。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光的折射 2、透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光的色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内容的整理复习,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使用说明】阅读课本、复习回忆,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题。
【知识链接】什么叫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梳理:
㈠、光的折射
1、定义: 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
(二)、透镜
1、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它对光线有 作用,又叫做 ;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它对光线有 作用,又叫做 。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填写下面的表格。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虚像、实像
u>2f
u=2f
fu=f
u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 像的应用;幻灯机是凸透镜成 像的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成 像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组合对光的偏折作用来观察到物体放大像的。
3、人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 ,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 ,近视眼要佩戴 镜,远视眼要佩戴 镜。
(四)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此现象叫做 。
2、色光的“三基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所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 所决定的。
二、考点透视
考点1.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例题:如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变式1:如图所示,一束光以60°的入射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反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
变式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考点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例题: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考点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例题: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就是
现象;如图所示,在棱镜和光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 色光。
考点4。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例题: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的 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变式1:为小刚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潜望镜
考点5。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例题: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近视眼而言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变式1: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 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大于0.05mm B.近视眼,小于0.05mm
C.远视眼,大于0.05mm D.远视眼,小于0.05mm
三、课堂检测
1.剩有水的矿泉水瓶丢弃在地上,迎着太阳走向它时,有时会感到它明亮耀眼,这是由于
现象造成的。禁止在森林里丢弃剩有水的矿泉水瓶,是因为阳光照向它时,它相当于一个 ,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2.夏日的清晨,小华在大明湖畔拍摄到一幅树叶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露珠下面的叶脉看上去更清晰,是因为水滴相当于 镜,叶脉经它成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3.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4.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5.放满水的游泳池看起来很浅,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6.如图所示,凸透镜到报纸的距离为8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厘米 B.8厘米 C.5厘米 D.3厘米
7.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9.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
10. 小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 放在c点成的像大
11.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
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12.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F
F
F
F
分析:1. 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空大介小、光路可逆
2.区分折射与反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分析:1.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2.认识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
蓝玻璃
太阳光
白屏
分析:1.光的色散反映了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2.解释相关现象。
分析:1.探究方法及操作细节。
2.总结各种成像情况及所对应的应用。(大致位置):
分析:1.眼睛视物原理如同照相机。2.结合图明确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校正办法。
视网膜
空气

空气

空气

空气

A
B
C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