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学案(一)
【课标要求】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材分析】了解光和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激光制成的测距仪;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情分析】大多同学对于以上知识点还保留较深的印象,但少数同学基础没打好,打算通过复习查缺补漏,提高解题能力,为中考做好准备。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内容的整理复习,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定律
【使用说明】阅读课本、复习回忆,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题。
【知识链接】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什么叫做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梳理:
㈠、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 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人造光源,如 。
2、规律:光在 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这是研究物理的常方法: 。
4、应用: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 小孔成像。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 ,反射角 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 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
③像、物大小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2、成像原理:光的 定律。
3、作用: (1)成像 (2) 改变光路
4、实像和虚像:实像: 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二、考点透视:
考点1.辨析光现象形成的原因。
例题: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变式1:炎热的夏天在公路上开车行驶,有时会看到远处路面上有“一洼水”,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却发现路面上并没有水,这是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通过路面附近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了
A.直线传播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变式2:“佛山倒影”是济南的十大景观之一,游客站在大明湖的北岸向湖中望去,能看到坐落在市区南部的千佛山的“倒影”,这个“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为了使这一景观长久保留,就不能在大明湖的南部地区建设高大建筑物,这可以用__________来解释。
考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
例题: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EON=45°,则∠FON= 。
变式1: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例题: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用直尺的目的在于确定 ,实验时要注意直尺与玻璃板相 。
变式1: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当该同学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课堂检测
1.2004年6月8日,当金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我们会看到一个黑点慢慢移过太阳表面,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金星凌日。造成这种天象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2.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4.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7.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相关现象有影子形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
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反光造成的光污染等。
3.光的折射:看到的水中物体、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成像等。
A
30°
O
分析:1. 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均遵循反射定律
分析:1. 探究过程中实验细节及方法。2. 平面镜成像中像的特点: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