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课时 共9课时?第4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除法的含义。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平均分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认识理解除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学具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初步认识除法 1、例题5: ?
(1)师:前几天国庆假,小明和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他们还坐缆车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面可藏着数学问题,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
(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能坐2人,要坐(?)辆。)
(2)出示图下文字
提问:要坐几辆车呢?你是怎么想到要3辆车的?
师:你能用6个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动手分一分吗?
看谁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6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几份。那么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就要几辆车。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几辆车。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 课题)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他们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除法也有,除法的符号叫“除号”.(出示除号)
师:写除号时,从上往下,先写一点,再画横线,要画平直,再写下面的一点,两点要对齐.(学生书空写除号)
师:那么怎样来列除法算式呢?(板书:6÷2=3)
读作:“6除以2等于3”?(齐读)
提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 2 3各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包含除的活动,再联系包含除的过程引出除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2、教学“试一试”
完成例题空格填写.
观察场景图,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把算式填写完整.
独立完成。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
“12÷3=4”表示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
二、教学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教学例题6
出示场景图,学生读题。
提问: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老师这里也有6支铅笔,我请3位同学上来。
要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怎么分?(学生演示) ?
师:这道题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除法算式呢?(板书:6÷3=2)
师:我们称6为“被除数”,3为“除数”,2是“商”
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指名读一读:6除以3等于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们称6为“被除数”,3为“除数”,2是“商”
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指名读一读:6除以3等于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放手先让学生直接填出答案,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突出除法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2、“想想做做”第4题
8÷4=2 15÷3=5 24÷6=4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商各是什么?
3、试一试
完成例题空格填写。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每组有4人的?
师:8表示什么?它是什么数??2表示什么?它是什么数??4表示什么?它是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1、?第1,2题
可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分的过程.
提问:怎样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的?
怎样想到“每筐放3个”的?
2、游戏——“分南瓜”
请12个小朋友扮演12个南瓜,要求平均分成2份
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平均分变的更加直观现实,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强调数学的有序性。)
3?、第3题
提问:谁有答案?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这里的6÷3=2表示什么意思?6÷2=3呢?
读一读,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头脑中想象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场景图中的平均分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除法与平均份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做?。
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做。 指名读一读。
允许学生多种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
边写边讲述。
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后校对,再读一读算式。
指明演示分一分,说一说。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2=3 6?÷?3 = 2
读作:6除以2?被除数?除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