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04 14: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54页—55页
【教学目的】
1.立足乘法的意义建构乘法分配律,结合主题图分析让学生亲历建模的过程,从识、辩、用、拓四个层次来分析模型,真正建构乘法分配律认知图式。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认知与应用。
【课前】观看实验小学体育节开幕式团体操视频。
【教学过程】
释义 分与配。课题“乘法分配律”中的“分”,它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分开。那么,“配”又是什么意思呢?百度词典中的这个解释能否给今天的研究带来启示呢。
一、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来看学习素材,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信息。
围绕这样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确定研究其中的这样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看到这样的问题,谁有解决办法?
方法一:13×8+11×8
1.对照情境图,说说算式的意思。
2.你是把主题图的两个队形分开思考的。
还有别的方法么?
方法二:(13+11)×8
1.分析算式的意思。
2.图上“13+11”在哪儿?这两个队形不是分开着么?你这一加就意味着把它们给怎样了?
3.那这两个队形为什么能顺利的合起来?
4.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成把两个队形配成一个完整的队形。
5.那这两条算式结果相等么?为什么相等?
6.回头看主题图,分与配中什么是相同的?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认识、初步建模
继续研究,用两个长方形来表示刚才的两个队形。
1.谁能根据这两条算式给这两个长方形补上相关的数学信息。
2.这两条算式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了呢?
3.这两个分开的图形能够配?为什么能够配?
4.现在这两条算式表示的长方形的面积了,算式还相等么?
5.刚才团体操队形,13个8,大家都很明白。但在这里,我就有些不懂,不就是一个长方形么? 怎么能说成13个8呢?
6.再回头看算式,相等么?
咱们继续研究(第一次给两个图形作左右延伸的变化)
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改变条件。谁来继续列式解答。
两幅分开的图还能配起来么?为什么能?
两条算式相等么?为什么?
(第二次给两个图形作左右延伸的变化)图形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我用a、b分别表示两个长方形的长,谁来列式。
大家观察黑板上这些例子,有怎样的发现?
同学们也能照着样子来举例。
三、内化认识,形成模型
这样的例子写的完么?那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共同的规律写出来。
确定字母表达式。学生读。
在数学上,这个运算定律有个专门的名称。
你怎么想到这个词的?
四、呈现变式,辨析模型
咱们继续把主题图变一变。(给两个图形作上下延伸的变化)图形有了怎样的变化?
改变条件。谁来继续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有第二条算式么?那为什么这么一变化就不能列出等式了?
看这条算式,和上面的字母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图形怎么改,两幅图又能配了?
五、回顾旧知
大家在过去的学习中可曾见过乘法分配律吗?
1.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你从分的角度来思考解决的)
2.竖式 18×15
六、练习
填空
27×12+43×12=(27+□)×□
15×26+14×15=□○(□○□)
56×□+44×□=(□○□)○□
63×15+□×□=(□+□)×□
3.计算
75×22+25×22 125×(8+80) 102×15
看来难不倒大家么,
26×16+44×16+30×16
这道题和刚才研究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你能简算么?
那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拓展。用示意图可以把拓展后的乘法分配律这样表示。张老师可不可以继续往后画长方形?对往后增加的图形有什么要求?
下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