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课导入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一、聚落与环境
新课讲授
我们把人们居住的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1)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2)城市: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房屋
道路
商店
学校
医院
农田
果园
鱼塘
人口
自然景观改变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稀疏
密集
矮
高
稀
疏
密
集
少
多
少
多
少
多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稀
疏
密
集
小
大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3)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其
他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傣族竹楼
极度严寒
比较干燥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黄土深厚,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双层竹楼通风好,人住上层。
半球形冰屋,门小、墙体厚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挽救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北京故宫
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科隆大教堂--德国
宙斯神殿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乡村、城市
形成的因素
聚落与环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