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3 21: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本课目标
重点:秦完成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名师点睛
【释疑解难】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和平。②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③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用人才、雄才大略、决策适当等。⑤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易错警示】
秦朝与秦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嬴政建立的一个统一的朝代,是在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秦朝和秦国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前感新知
一、秦灭六国
1.原因:秦国经过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即位后,为
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秦国自公元前______年至公元前______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___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3.作用: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______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5.内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嬴政自称“始皇帝”。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____、御史大夫统领。在地方上建立____________,县以下又设_____、里、亭等基层组织。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6.措施:将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以圆形方孔______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还统
一了度量衡制度。
7.作用:统一______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______和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课内夯基础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1.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北京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菏泽市中考)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较明显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劳动人民的伟大
4.(咸宁市中考)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6.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这种文字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
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秦始皇诏版铭文》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后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3)材料一和材料二有着怎样的联系?
课外提能力
1.下列属于秦朝统一中国的条件是(
)
①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加强
②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使秦富强
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安徽省中考)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
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3.观察下图,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②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③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包头市中考)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的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5.读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
是什么?
(2)图(b)反映了图(a)人物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什么措施?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经
济措施?
(3)图(c)反映的是图(a)人物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实行后,最初全国规范的文字
是什么?
(4)图(a)人物实行的图(b)、图(c)中这两项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课后深探究
6.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赢政任用许多有才能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和材料一、二,你知道秦王为什么能实现“威震六国,一统天下”吗?
【创新制度,巩固统一】
材料三
皇帝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政治
经济文化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3)结合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史料拓展
秦王嬴政首称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已经一统天下的赢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于是令群臣商议称号。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王赢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击“之穷”
【参考答案】
课前感新知
1.商鞅
嬴政
2.230
221

3.统一的
4.秦朝
5.皇帝
丞相
太尉
郡县制

6.小篆
半两钱
7.文字
货币
课内夯基础
1.C
2.C
3.A
4.D
5.D
6.B
7.B
8.B
9.(1)答:商鞅变法。
(2)答: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答: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外提能力
1.D
2.C
3.D
4.A
5.(1)答:秦始皇。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答: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答:统一文字。小篆。
(4)答: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课后深探究
6.(1)答:①社会趋势:春秋战国以来,战乱不断,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安定统一。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军事优势: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④个人因素: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得当。
(2)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答:①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②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密切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④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⑤扩大了中华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