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辛弃疾)
中国诗词大会朝阳十二班会场
说出诗词中标红部分指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现代·毛泽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宋·辛弃疾)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龙争战决雌雄 , 赤壁楼船扫地空。(唐·李白)
孙权
刘备
曹操
周瑜
诸葛亮
曹操与周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合肥46中南校 公开课 上课人 张老师
一、汉末三国真假再认
二、汉末三国风云再现
三、汉末三国情怀再悟
一、汉末三国真假再认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 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诸葛亮的神话
《三国演义》的描述
正史《三国志》等记载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既生瑜何生亮”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这刀我真没见过
在正史里面,我儿建立曹魏才是正统,怎能是刘备?
我更倒霉,我羽扇纶巾儒雅形象不但被诸葛村夫独占,赤壁之战功劳也被抢,最后还被他气死!!!
曹丕曾经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深感惭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曹丕的“冤”?
七步诗故事
查阅历史记载
《三国志》没有这段历史的记载;
《曹植集》没有这首诗
七步成诗故事最早出自南朝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
二、汉末三国风云再现
遥想当年: 曹操脚下的世界
纵横捭阖: 曹操的北战南征
霸业未成: 曹操死而三国始
路有饥妇人,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两句诗反映了东汉末年怎样的景象?结合右图及所学,说明出现这种情况原因。
皇帝大
权旁落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
(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战乱不断
遥想当年:曹操脚下的世界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
实行屯田制度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经济上
遥想当年:曹操脚下的世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官
渡
之
战
袁绍——精兵十万
曹操:不超过四万
参战方兵力
结果
袁绍主力被消灭
曹军胜利
纵横捭阖:曹操的北战南征
看视频,思考官渡之战特点,曹操胜利原因及战争影响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公元200年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皇室宗亲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
孙权继承兄长之业,江东人才众多,得到巩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隆中对
三分天下
周瑜
纵横捭阖:曹操的北战南征
鲁肃
孤
之
有
孔
明
,
犹
鱼
之
有
水
也
生
子
当
如
孙
仲
谋
孙刘联合
抗曹
孙刘联军:5万余人
参战方兵力
曹军:20余万(称80万)
孙刘联军:周瑜黄盖
主要指挥官
曹军:曹操
纵横捭阖:曹操的北战南征
二龙争战决雌雄 ,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 周瑜于此破曹公。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兵败退回北方
208年
活动探究: 208年是谁在赤壁谁放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刘备
曹操
有人怀疑火烧赤壁真实性,有人根据史书记载认为是曹操自己因瘟疫蔓延烧船自退,也有人根据史书记载认为是刘备功劳。
《冬天里一把火》是我唱的,不是我放的
孙权
周瑜
黄盖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会失败?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
不习水战… ——《三国志》
材料二:
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材料三: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论从史出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如何评价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分析,辩证评价同时
也要看他或她言行是否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
洛 阳
建业
吴
蜀
成都
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霸业未成: 曹操崩而三国始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魏
曹魏政权重视屯田,大力兴修水利,注重农业技术改进。中原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洛阳成为为北方商业重心。
翻车
魏文帝曹丕
东吴造船业为三国之最,“有的大船有上下五层,可容纳两三千人”《三国志》记载,东吴灭亡,晋将王濬还接受了“舟船五千多艘”。
孙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实行“务农重谷”,农业得到发展;治瓷业日渐成熟,以青瓷为特色。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与当地高山族正式接触,这也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开始,两岸经济文化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
据史书记载东吴与当时的大秦(罗马帝国)也有经济上联系。
蜀汉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保持尊重,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纺织业发达,尤其是蜀锦,魏和吴都从蜀购买大量的锦,《三国志》记载蜀亡时库存“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标题
添加文本内容
添加文本内容
200年
208年
222年
280年
东汉末年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29年
分裂割据
局部统一
全国统一
221年
220年
东汉末年
229年
280年
读图 · 知趋势
三、汉末三国情怀再悟
三国时代是中国统一与分裂,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表现得最突出的一个时代。
--【日】金文京:《三国志的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2018?聊城)“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D
当堂诊学
一.单项选择题
3、(2019 湖北 咸宁)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
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
2、(2018?岳阳)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2年,孙权称王
A
B
4、(2018?东营)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