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
50万
第五次
8万
军队人数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李德
战略战术: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
失利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长征的开始及初期的失利
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出发地点:瑞金等地
1934.10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红军面临的危机局势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红 军 过 草 地
雪 山 忠 魂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山顶
过草地
红军过雪山时
御寒用的棕背心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结合图片,思考红军长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呢?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吴
起
镇
会
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
会宁会师楼
知识梳理
长征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五
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随堂演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