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16 17: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的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内容组成有这样三部分:
1.西方列强不满足即得利益而向中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包括英法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3.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军掀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因此本课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及中国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被割占的史实。
3. 这一时期的农民阶级重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演义出一端慷慨悲壮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录象片段和用幻灯片展示“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让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是清政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有:
1. 通过史料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学习精神。
2.通过观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片段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重点:
鉴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重点之一。另外,列强的这次侵略行径可以说是“洗劫空前”、“割地最多”,侵略罪行另人发指,所以列强在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
近代社会的中国由于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这一时期的农民斗争新的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帝,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手段: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体验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表结合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已有单纯的知识阐述者变为学生资源的开发者,课堂上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教学方法的设置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他们在轻松但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取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本课学生大多数结论的得出是通过先通过观看录象以及幻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并分析侵略者在中国横行无道的原因、农民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首指清政府和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必然性,这样减轻了学生光听老师讲一些枯燥无谓的史实和进行空洞分析带来的乏味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解理性的阶段,让学生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用具的使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使用录象资料来展示《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史实,用幻灯、挂图资料展示“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教学手段直观性强、实用性大,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为认知水平有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学生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是“侵略”,即西方列强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不断的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这样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之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这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样的,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问题法来导入本课,即可以突出重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内容,使课文上下文的内容得以衔接,又为下面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埋下伏笔。
列强的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对待其中的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我利用我校丰富的近代史资料边让学生观看被焚以前的圆明园边听我讲解圆明园的内部结构以及圆明园内富丽堂皇的摆设,让这精湛的艺术宝库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我直接靠口授来解说圆明园要形象、直观的多,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要好的多。 接着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觉,即雨果的一段对英法这次罪行的谴责来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政府软弱无力统治的不满。
看完之后,让学生讨论“看完《火烧圆明园》的感想?”学生在看、听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这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再设问“如果你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者,面队西方侵略者的大敌压境,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保卫国家的财产?”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接下来对“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教学我是利用幻灯,把《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打在幻灯上,再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表格分别在图中找出被占领的土地,说出这些领土是通过什么条约在什么时候被占领的、面积有多大,从而达到“以表代图”、“以图代表”的目的,进行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渗透。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引导学生阅读《瑷珲条约》的签定背景,要学生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了让我们今天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奋斗。
根据英法和沙俄的罪行,让学生分析英法在中国“洗劫空前”、沙俄能“割地最多”的主观原因?通过分析得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这一切,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出人民的愤怒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再设问太平天国抗击的首指目标是什么?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不废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了“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和“英吉利”接踵而至。
接下来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观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录象,通过天平军与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英勇作战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目标检测:
老师最后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个任务的布置是想要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农民运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民阶级不足以担当解救中国社会和中国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历史众任,那么究竟谁能来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呢?为下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和无产阶级进行的近代历史的探索打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