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目标引学
孔融让梨
王冕学画
今天,让我们走进《世说新语》,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
8 《世说新语》二则
1、了解《世说新语》的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课文摩景状物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
目标引学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作品介绍
预习展示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②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
③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④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预习展示
作者介绍
预习展示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合作探究
参照注释,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傅
俄
骤
差
拟
奕
撒
絮
太
而
雪
无
柳
fù
é
zhòu
chā
nǐ
yì
sǎ
xù
读一读
可
读完课文,说说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和兄女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
太傅大笑乐。(咏雪)
谢道韫——无奕之女 凝之之妻
寒雪日
家中
谢太傅、儿女
补叙身份:
叙述事件:
合作探究
方法点拨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直译:
意译:
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
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即“所似何”,像什么,
宾语前置。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相比。
大体。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不如,不及。
乘风。因,趁、乘。
指谢道韫,东晋才女。无奕,指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
子女
文章的义理
文章意思
趁,乘
因为
合作探究
1.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3.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合作探究
1.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甲: “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表现出大雪下得猛烈而密集。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乙:“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既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富有诗意和美感,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3. 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谢太傅虽对以上两个答案的优劣未作评定,但“大笑乐”,暗示了他更欣赏“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咏雪》借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复述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开端
经过
结果
寒雪日
内 集
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巩固反馈
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拓展延伸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世说新语》中的一位聪慧少年——陈元方。
目标引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学习古人的机智、诚实的美德。
目标引学
读 准 字 音
fǒu
尊君在不
shě
太丘舍去
预习展示
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
合作探究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合作探究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友人)才到。 乃,才。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这年。
也称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不是人哪!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谦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就,副词。
守信。
拉,牵拉。
他,指元方。
回头看。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1、通假字:
文言文知识积累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尊君在不:通( 否 )
古:约定
今:日期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古:拉
今:引导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
2.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信
礼
合作探究
1.梳理结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友人_______,太丘_________。
二、友人_______,元方__________。
三、友人________,元方_________。
失约
舍去
发怒
巧妙应答
惭愧
不顾而去
合作探究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课文,总结答案。
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正直不阿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对粗俗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概括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 如:尊姓大名
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 如:家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③④⑥⑦⑨
①②⑤⑧
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友人惭(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名词作动词,约定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去后乃至( )
待君久不至( )
“乃”前省略主语“友”
“待”前省略主语“家君”
3.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
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巩固测评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书。
刘义庆
世说新语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⑺因风起(??????????)????
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家庭聚会
子侄辈
不久,一会儿
课堂检测
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高兴的样子
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是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 。 ② 。
③ 。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
课堂检测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⑴与友期行(????????)?
⑵太丘舍去(????????)
⑶去后乃至(????????)?
⑷尊君在不(???? )(? ? ?)
⑸待君久不至(????)?
⑹相委而去(????????)??????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⑼元方入门不顾(????????)??
离开
约定
同“否”
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拉,牵拉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舍弃
您
回头看
①???????????????? ??????
②??????????????????????????
③?????????????????????????????????????
正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太丘便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自走进自家的大门,也不回头看。
课堂检测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中考链接
拓展探究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拓展探究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关于诚信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