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4、教学重点:
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教学难点:
1)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
2)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做实验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
二、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
展示:一块生活中的镜字,并总结平的、光滑的反射面称之为平面镜
师: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人“人”就是你的像。今天,我们共同学面镜成像”。
(2)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每天都照镜子,你平常照镜子时注意观察过镜子中的你吗?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
2、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讨论、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
(1)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像与物等大;
3、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P77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安装装置:
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在坐标纸上的0cm刻度线处用支架固定好玻璃板;
(2)找出物、像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这时后面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描出对应点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前面的步骤,最少描出三次物、像对应点的位置。
(3)测量距离:从坐标纸上读出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再用三角板直角边比较物体和像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4、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实验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物体与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物体与像对应点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1
?
?
?
2
?
?
?
3
?
?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交流、评估
小组交流讨论:(以座位附近的四个同学为一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用平面镜?
2、为什么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5、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