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预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预习提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16 18: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信息窗一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2页----3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2页----3页。
流利的朗读以下例题,并试着解答: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陆地约25平方千米,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呢?目前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想一想 列出2年、3年、4年、n年的造地面积的算式,试着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的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在“当t=8”中,t表示什么意思?t=8又表示什么意思?
背一背 试着背诵课本3页中的概念和结论。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4页中的第1、2、3题。
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方面的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信息窗二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8页----9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8页----9页。
算一算 根据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列式解答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
想一想 如果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背一背 背一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画一画 试着画一个长方体图形,用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宽。画一个正方形图形,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做一做 如果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读一读 读一读背一背第9页紫颜色部分的内容。
想一想 想一想我们所学过的计算公式,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来,有条件的同学和家长或同伴交流。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信息窗三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13页----15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8页----9页。
流利的朗读以下例题,并试着解答:黄河流域上游流域面积39万平方千米,中游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下游流域面积2万平方千米,问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黄河上游长3470千米,中游长1210千米,下游长790千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算一算 试着用两种计算方法解答以上2个问题:1、① ②2、① ②
想一想 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背一背 背一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做一做 通过解答以下题目,想一想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34+2○2+34 39+34○34+39
背一背 背一背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想一想 想一想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
做一做 做一做15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填一填 50-20-10○50-(20+10)60-24-16○60-(24+16)
想一想 想一想减法中有什么规律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二单元 乘法运算律
信息窗一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19页----20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19页----20页。
想一想 1、什么叫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怎么用字母表示?3、运用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计算,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做一做 下面每个式子分别用了什么定律?①a×b=b×a ②58×100=100×58 ③b+c=c+b ④52×125×8=52×(125×8) ⑤20×5×25×4=(20×5)×(25×4)⑥478+263+122=(478+122)+263 ⑦25×68×4=25×4×68⑧125×50×8×2=(125×8)×(50×2)以上各式用了乘法结合律的有: ; 用了乘法交换律的有: 。
记一记 试着记一记课本20页中的两个乘法规律。
写一写 请同学们写一写两个乘法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21页中的第3题。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二单元 乘法运算律
信息窗二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24页----25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24页----25页。
想一想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2、乘法分配律怎么用字母表示?3、你知道有关乘法的哪些规律?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
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67×56+33×56 (125+12)×8
记一记 试着记一记课本25页中的乘法分配律。
写一写 请同学们写一写你所知道的乘法规律,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26页中的第3题。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三单元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1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31页----35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31页----35页。
想一想 1、生活中那里有角?2、角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 做一个活动角,固定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试着折出不同的角,并给这些角进行命名,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交流,并把活动角带到课堂上来。
画一画 1试着画出几个不同的角,形式越多越好。2尝试画出平角和周角。
找一找 找几个生活中的角带到课堂来与同学们进行比较。
量一量 画出一个角,并尝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用自己的话归纳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角方面的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
说一说 什么样的角是平角?什么样的角是周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三单元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2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39页----42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39页----42页。
想一想 1、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看谁想的多。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做一做 做几个三角形(形状不同)、四边形,并动一动,分析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试着总结三角形的特点,认识三角形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
量一量 用刻度尺量一量自己制作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再用准备的小棒组合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剪一剪 用自己准备的硬纸片剪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分别量出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及三条边的长度。
分一分 根据上面量取的结果,试着从边和角的角度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并和课本41页的内容进行对照,你有什么收获。
画一画 通过阅读42页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部分,为你剪切的三角形画高,总结三角形有几条底、几条高。
算一算 对上面量取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进行相加,你有什么发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拼一拼 剪下硬纸片三角形的三个角,拼一拼,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48-51页内容。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48-51页内容。
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试着读、写各种蛋的有关数据
做一做 (1)准备两张方格纸片(面积相等)。(2)在两张纸片上分别表示出0.1和0.01。
记一记 试着记住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52页的2、3、题。
说一说 把如何表示的0.1和0.01说给家长听。
信息窗2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55-57页内容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55-57页内容。
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你能解决“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个重”这个问题吗?(4)你能比较出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的重量吗?
做一做 (1)准备两张方格纸片(面积相等)。(2)在两张纸片上分别表示出0.4和0.40。(3)尝试做自主练习第一题。
背一背 试着记住课本56页小数的基本性质。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58页的2、5题。
说一说 把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说给家长听
信息窗3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
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求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各有多重,如何列式?
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出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的重量。
背一背 试着记住一个小数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63页的1、2题。
说一说 把预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一听。
信息窗4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66页内容。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66页内容
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要求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有几种方法?
做一做 (1)任选一种方法解决例题。(2)尝试练习小电脑问题。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67、68页的1、4题。
说一说 把预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一听。
信息窗5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71-72页内容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71-72页内容
想一想 (1)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哪一位?(2)保留整数,要看哪一位?(3)如何把1754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4)如何把28795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背一背 试着记住71页紫色板块的内容。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72页的1、2题。
查一查 在书上或上网查一查有关近似数的内容。
说一说 把预习的收获说给家长听一听。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信息窗一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77页----79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77页----79页。
想一想 1、从哪几个方向观察冰箱冰柜组合体?你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3、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画一画 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试一试 你能找出从正面看、右面看、上面看形状都相同的物体吗?
找一找 找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或纸盒),带到课堂上来。
做一做 自己试着做一做78页自主练习1、2题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信息窗二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80页----81页。
想一想 1、从哪几个方向观察 ?你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3、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做一做 请同学们准备的几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纸盒,按照不同的的位置摆放好。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看看课本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并把观察到一组立方体的形状和课本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
画一画 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找一找 找几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或纸盒),带到课堂上来。
做一做 自己试着做一做81页自主练习1、2题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习内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看看教材86页----87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86页----87页。
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以下例题要求能够非常流利地朗读出来:a.“健健”出生时胸围是0.77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比健健多0.03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b.“健健”出生时体长是0.72米,“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是0.76米。“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3)你能列算式解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这个问题吗?(4)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做一做 (1)仿照例题计算17.05+2.83。(2)尝试练习1.3-1.25。
说一说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88页中的第2题。
找一找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
信息窗一
小学数学四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七单元 统计
信息窗一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98页----99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98页----99页。
想一想 1、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应该如何比较?
做一做 计算一下两个队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99页中的第1题。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统计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小学数学四级下册 预习提纲
第七单元 统计
信息窗二
预习方式(怎样预习) 预 习 内 容(预习什么)
看一看 默读教材第102页----103页。
读一读 朗读教材第102页----103页。
想一想 哪个队的弹跳力比较好呢?应该如何比较?还记得什么分段统计吗?请你结合例子描述一下。
做一做 想办法,统计一下两队的纵跳高度,比较出弹跳力较好的一队。
算一算 试着解答课本104页中的第1题。
查一查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分段统计的知识并记录下来,了解什么是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表,有什么用处,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
说一说 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