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4 08: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课目标
重点: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及“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名师点睛
【释疑解难】
“文景之治”。
【易错警示】
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2.“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感新知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____________
,________(即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社会状况:残破荒凉。
(1)原因:由于________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表现:人民流离失所,人口________,大片的田地荒芜,物质财富缺乏,人民得不到温饱。
3.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________
,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4.目的:________
和稳定社会局势。
5.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_______还乡务农。
(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______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________
(4)相应地减免________及兵役。
6.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________________,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7.时期:________和汉景帝时期。
8.措施
(1)政治上:注重农业生产,提倡________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2)经济上: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________

(3)刑法上:“________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4)政策上:提倡
_____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9.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课内夯基础
知识点1
西汉的建立
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境况为(
)
A.人口锐减
B.土地荒芜
C.社会安定
D.经济繁荣
3.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着诸多问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恢复和发展生产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动战争,消除秦朝的残余势力
D.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知识点2
休养生息政策
4.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5.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优先发展商业
D.休养生息
知识点3
“文景之治”
6.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宣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7.“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课外提能力
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秦
C.夏朝→商朝
D.商朝→西周
2.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因是
(
)
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②吸取秦亡的教训
③为了使统治长治久安
④统治者同情、关心农民,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汉高祖及后继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B.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C.恢复生产
D.不剥削百姓
4.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
劝农桑。
——汉景帝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
么?
(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课后深探究
6.秦亡汉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两千多年来,每当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时,人们总要重温这段历史并赋予它以新的阐释。
【帝王谱】
(1)图一和图二中的帝王分别是谁?
【政策篇】
(2)在统治政策方面,图一和图二中的皇帝在赋役方面有何不同之处?为何有此差异?
(3)治理国家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图二、三、四中的三位帝王都执行了什么样的政策?这一政策使汉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感悟篇】
(4)综合上述帝王的政策及其导致的结果,你有何感想?
史料拓展
汉文帝
汉文帝即刘恒,汉高祖之子,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他大力恢复经济,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文帝二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全免田租。他还将算赋(人头税)由每人每年交纳120钱减为40钱。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文帝还注重节俭。有一次,有人献给文帝一匹千里马,文帝说:“皇帝出门前面有仪仗,后面有从车,一日走50里,我一个人乘千里马能跑到哪里去?”他把马还给献马人,并发给路费,叫他回去,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文帝的励精图治和注重节俭,节省了财政开支,形成了廉政风气,减轻了人民负担。
【参考答案】
课前感新知
1.公元前202年
刘邦
2.(1)秦朝
(2)锐减
3.社会生产
4.巩固政权
5.(1)士兵
(2)平民
(3)赋税
(4)徭役
6.恢复和发展
7.汉文帝
8.(1)以农为本
(2)三十税一
(3)以德化民
(4)勤俭治国
9.文景之治
课内夯基础
1.C
2.A
3.A
4.A
5.D
6.B
7.D
课外提能力
1.A
2.A
3.B
4.C
5.(1)答:西汉初年。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答: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文景之治”
(3)答:措施: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和兵役,提倡以农为本等。
影响: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强调农业,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4)答:统治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课后深探究
6.(1)答:图一:秦始皇;图二:汉高祖。
(2)答:秦始皇动用大批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陵墓等工程,不惜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汉高祖减轻
田租,实行十五税一。原因: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汉高祖亲历秦亡的战争,注意吸取教训。
(3)答: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4)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