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5 08: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变化及其表示》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l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4.5g
??
B.15.5g
??
C.16.1g
??
D.18.1g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物质(

A.只含硫元素
B.一定含氧元素
C.一定含硫、氧、氢元素
D.一定含硫、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NaOH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HCl:NaOH+HCl═NaCl+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C.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
D.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
(
)
A.一定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
、氧元素
C.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5.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从图中可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④反应前框内体系的物质属于单质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
MgO2
B.氧化铝
AL2O3
C.水银
Ag
D.过氧化氢
H2O2
7.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和数目
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物质的种类和质量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置换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υ(CO):(Fe2O3)=3:1
D.铜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有金属锌析出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有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
点燃2P2O5
B.生石灰作干燥剂CaO+H2O═Ca(OH)2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
═NaCl+H2O+CO2↑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3CuSO4═Fe2(SO4)3+3Cu
10.有些焰火火药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是蓝色斜方片状晶体,其在焰火燃放时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2CuO+O2↑+4NO2↑。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该反应展开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推导出
NO2能支持燃烧
B.试管中的固体会逐渐变红
C.该实验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后质量会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1.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钙: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制备Mg(OH)2:将MgSO4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4.5
5
0.1
0.4
反应后的质量(g)
0
5
15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丙、丁的质量比是15:10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10
13.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未知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C.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D.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14.下列有关氧化铁(Fe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相对分子质量是160
D.铁、氧元素质量比为7:3
15.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前质量/g
18
4
19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29
26
A.乙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甲、丙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8︰5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16.下图图1为净化水图,图2为电解水实验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
图1中装置过滤。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图中还差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图中还有一次严
重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电解水示意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试管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试管2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17.请按要求从H、O、C.Na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符号组成化学式填空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_____由分子构成的氧化物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_
18.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这种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2)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3)各元素的排列顺序: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有氧元素,氧元素在___________,其他元素在___________;
(4)把原子个数标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化学式中下方的小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
1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称量的质量是_______g。
20.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型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_______类物质。
(2)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_____(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H2O。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X、Y、Z、M为生活中常见物质。X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Y为光合作用的产物,D常温下为液体。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将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能。
(3)实验室检验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2.甲、乙、丙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甲是一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乙属于氧化物。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丙转化为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分析并填空根据下列实验
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
1
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②
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填“正”或“倒”)
放在桌面上。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一般不选择
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
(4)要将橡胶塞塞进试管口时,如图
2
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I:固体是NaOH;Ⅱ:固体是NaOH和Na2CO3:Ⅲ: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CaCl2,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为确认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
部溶解;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加入足量___
_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__
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5.
6.2
g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
g/L)
26.经研究发现,在人们喜爱的腌制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化学式为(CH3)2NNO],该物质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D
7.B
8.C
9.D
10.A
11.A
12.D
13.B
14.B
15.B
16.
使杂质沉降
玻璃棒
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H2O=H2↑+O2↑
氧气
氢气
17.Na
H2O、CO2、CO
NaOH、Na2CO3
18.后

19.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03.2g
20.

H+
OH-
Fe2O3+6HCl===2FeCl3+3H2O
21.O2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化学
CO2
+
Ca(OH)2
==
CaCO3↓+
H2O
22.CaCO3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或CO2
+
Ca(OH)2
===
CaCO3
+
H2O)
23.铁架台
长颈漏斗
2H2O22H2O+O2↑
AC或AE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A
24.【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②CaCl2溶液③酚酞试液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③无色酚酞变红色
【反思】CO
2+2NaOH==Na
2CO
3+H
2O
25.14.2
g,
26.67
L
26.(1)四
(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