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专题6《物质的溶解》测试题(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4 11: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物质的溶解》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在5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NaCl(  )
A.18克
?
B.36克
??????????
C.50克
??????????
D.100克
2.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3.名称中有水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油水
B.泥水
C.硬水
D.蒸馏水
4.20℃时,将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A.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g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溶解操作时不需要玻璃棒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溶液各部分的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6.如图表示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在t1℃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D.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7.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
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
8.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以使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降低温度.可以除去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Cl
C.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NO3>MSO4>NaCl
D.50℃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Cl>MgSO4>KNO3
9.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气体的是


A.生理盐水
B.盐酸
C.75%的消毒酒精
D.澄清的石灰水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D.加热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3℃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质量大
D.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时,将20
g
c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
g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混有少量b,提纯a物质最好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法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室温时将下列各物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KNO3晶体
B.CO2气体
C.NaCl晶体
D.C2H5OH(酒精)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5.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或应用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N中混有少量M时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C.P点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6.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形成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17.熟石灰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①20℃时,0.56
g氧化钙放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恢复到20℃时,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写计算式)。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
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
可以升温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
18.t1℃时,将a、b
两种固体各18
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
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请填空:
(1)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液。
(2)图丙中曲线M
表示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3)若a
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a。
(4)将t2℃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三、推断题
19.图中A~G表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O、C、Al、Fe、Cu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A、B、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其中D、B为化合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8;F为紫红色固体,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写出C合金的一种名称_______________。
(2)写出G→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和B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20.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四、实验题
21.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氨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的生理盐水。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
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支试管倒入约氯化钠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现象
氯化钠固体溶解
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22.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2)需称取氯化钠______g。
(3)量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保持水平。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量水时俯视读数
D
装瓶时溅出少量溶液
五、计算题
23.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也称粗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0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3.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0.8g。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g。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4.现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食盐10克
B.加入水50克
C.蒸发掉水50克
D.加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D
6.B
7.D
8.A
9.B
10.B
11.C
12.C
13.D
14.D
15.B
16.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形成的液体均一、稳定
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不会
17.减少
×100%
BC
18.b
a
降温结晶
a>b
19.
CO2
钢等
2Al+3CuSO4=
Al
2(SO4)3+3Cu
化合
20.H2O2、NaOH或CaO,
21.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有固体不再溶解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硝酸钾固体溶解
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能溶解硝酸钾
22.②①⑤③④

4
C
凹液面最低处
BC
23.(1)0.2g;(2)10%
24.C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