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元 素(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粗略知道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 27 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由于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跟原子相混淆,因此在本节教学时,要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并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设疑]什么叫元素呢?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学习概念心语交流 元素1.元素的概念 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元素
善于质疑交流展示 氢元素指的是?例举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氢元素与氧元素的主要区别是? 讨论、辨析、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交流[学案]中“自学质疑”1
互动探究形成共识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元素区别1、粒子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3、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1、是粒子的总称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共同完成表内的各项内容
善于质疑收集信息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多少种元素?每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是否相等? 阅读课本P73页相关内容,并从图4-4获取相关信息
精要讲解点拨思路 元素的存在状态通常用单质状态和化合状态来表述。空气中的氧元素有哪些状态? 聆听思考
互动探究形成结论 课本P73页【讨论】,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讨论,得出结论
设疑激趣导出新知 展示课本图4-5,导出元素符号。元素符号1、怎样书写 聆听思考领悟
学生活动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书写、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练习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设疑激趣迁移应用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三类元素的种类。 按偏旁进行分类
目标盘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我的收获,我的疑问
教学目标
1
教学重难点
2
设计思路
3
教学过程
4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