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元 素(第1课时)
自学时间 分钟 心情指数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方法,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第73~76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根据课本图4-4,总结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前5位)。
4.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写出你能记得的元素名称和符号,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一.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3.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种,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填写前5种)。
4.元素的存在状态: 。
二.元素符号
1.书写时注意:
2.元素的分类:
活动一:见课本P73【讨论】
活动二:见课本P74【活动与探究】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我国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的来源(一)
化学物质和元素的命名是化学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化学物质和元素的命名在近代化学传入的初期随之开始。我国化学是在19世纪后半叶的清朝末年,从欧洲传入。当时的翻译者们就创立了我国文字的化学物质和元素的名称。例如,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人物徐寿(1818—1884),在他1872年翻译出版的《化学鉴原》等书中,已经创立了钾、锂、镁、钠等今天在使用的化学元素名称。在旧中国时代,没有得到统一。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修订出版了《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在这个《原则》中明确规定:“元素定名用字,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但应避免同音字。元素的名称用一个字表示。在普通情况下为气态者,从气;液态者,从水;固态的金属元素,从金;固态的非金属元素,从石”。这样,我国的化学元素的名称才呈现了今天的情况。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化学元素的名称,就知道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它的单质在普通状态下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汞是唯一的例外。
什么叫做谐声?什么叫做会意?这是我国古代造字的六种形式中的两种。在现代我国所造的化学字中,谐声就是取音造字,会意就是取意造字。(未完待续)
完成时间 分钟
心情指数
一、选择题
1.水是由 ( )
A.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C.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索构成 D.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空气 D.二氧化碳
3.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结构中 (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的质量
4.下列物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的是 ( )
A.液氧 B.铁 C.硫 D.干冰(CO2)
5.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含氟牙膏”“加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氟,钙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D.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7.有氕、氘、氚三种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氕:1、0; 氘:1、1; 氚:1、2。对它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是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3
C.它们的中子数相同 D.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二、填空题
8.用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元素来填空: 五氧化二磷是由氧 和磷 组成的,一个五氧化二磷的分子里有5个氧 和2个磷 构成。
9. 一种物质A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那么物质A里面肯定含有的元素有
,可能含有的元素有 。
10.趣填“化学之最”,并请你再举两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5) ;(6) 。
学习目标
1
学习过程
2
学习反思
3
学习反思
3
趣味化学
4
检阅自己,展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