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 建筑艺术的美 人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04 20: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术教案设计:建筑艺术的美
执教:珞珈山小学 谢晓黎
课 题: 建筑艺术的美 1课时 (人美版美术第11册)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2、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CAI课件。
学生用具 图片资料、彩色笔等。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教学策略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你知道,“住”指什么?
师:房屋是建筑的重要内容,许多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艺术性。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师出示CAI课件,上面有多幅建筑图片。
师:你认识这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吗?
师:小组讨论,建筑可以有哪些分类方法?
师出示CAI课件——分类,并总结:
A:功能性为标准,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和园林建筑等类型。
B:时间性为标准,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C:按地理位置,分为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
分析比较故宫和科隆大教堂;罗马竞技场和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艺术特色:
A:小组PK赛,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填写建筑名片卡,也可以用两三个词概括整体印象。
中外古代建筑的差异(文化背景、造型与空间、材料、色彩、功能等)
古代与现代建筑的差异(文化背景、造型与空间、材料、色彩、功能等)
B:师评价与总结,并播放PPT:
故宫——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科隆大教堂——高耸入云、神秘莫测
古罗马竞技场—木石材料、对称和谐
悉尼歌剧院——材料丰富、造型各异
5.我们家乡的建筑:
A:师,回忆家乡有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B:师出示PPT,介绍黄鹤楼、武汉大学图书馆、万达电影城、汉秀剧场,说说它们的造型和色彩差异。
三、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建筑艺术作品。
1. 作业要求:
A:参考教材或资料,临摹一幅你最喜欢的有特色的建筑,可以是整体,也可以只描绘局部。
B:改编或创造一幅有趣的现代建筑。
2. 师选择4——5幅,师生共同点评
四、小结与拓展:
1. 介绍中国苏州园林建筑,建筑与环境结合产生的意境美。
2. 建筑与生活紧密相连,建筑艺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回家以后查找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还有米兰的垂直森林。

生:“住”指我们居住的房屋。


生欣赏建筑图片,并独立思考抢答建筑名称。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功能、时间、地理,还有材料等

生小组讨论后,填写建筑名片,争当小导游,上台介绍。
生,黄鹤楼、长江大桥、宝通寺……
生:飞檐翘角色彩艳丽;中西合璧自然和谐;曲线生动色彩鲜艳;传统灯笼红色吉祥。
生作业,师巡回指导。
作业师生点评。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激发生活经验
学会理清思路进行归纳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从整体上把握建筑风格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作业分层设计及倡导创新
拓展环节开阔眼界及培养学生课下深入学习研究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分类:时间、功能、地理位置等
特色:文化背景、造型空间、
色彩装饰、 材料功能
课后反思 《建筑艺术的美》这节课归为欣赏评述领域,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给执教老师提出了高难度的挑战。我在授课时,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学习内容定位,要求学生学会建筑分类,懂得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二是学习方法定位,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三是学习态度与情感定位,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与家乡的建筑,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在作业设计上和拓展上倡导鼓励学生创新。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没达到普遍性,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其次,学生查找资料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归纳整理。另外,教师在时间把控上,有些拖拉,追求完美,给学生留下的空间不够。
2016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