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1-04 21: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 2、 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
四、教学准备:钢琴伴奏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图片介绍和歌曲《快乐的啰嗦》导入
1、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
(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阿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细,分布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山镇可邑地区。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
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欣赏《快乐的啰嗦》) 要求:边轻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二、音乐听赏。
1、过渡语:音乐课上的掌声应该和别的地方有点区别,让我们一起听一段音乐,学生听赏乐曲主题旋律。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在后两拍拍手。
2、能找一种方式让我们的音乐热烈点吗?(学生分两组,第一组在后两拍“嗨嗨”,第二组在后两拍“哟哟”。
3、还能让音乐热烈点吗?(学生在后两拍击打桌面。)
4、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导入语:“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就是人类的歌喉,让我们随琴声一起唱一唱主题旋律。
5、完整的听赏音乐。提问:“1.你听到了哪些音?共有几个乐句?2.音乐的主题是怎么变化的?”
6、教师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7、交流感受。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和乐器的使用进行讨论。
三、了解民族乐器。
1、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2、出示:竹笛和笙(吹奏乐器),听音,说音色。有乐器图片的举起图,其他同学模仿乐器演奏。
3、出示:二胡、琵琶、中阮(弹拉乐器),听音,说音色。有乐器图片的举起图,其他同学模仿乐器演奏。
4、辨一辨。听听它是什么乐器?
四、了解民族乐队排列。播放微课视屏。
五、我是小小演奏家。
1、老师说明要求:竹笛音色明亮,用什么颜色的图片?(黄)
合奏部分情绪怎样,用什么颜色?(红)
当听到竹笛声请举黄卡片;听到合奏举红卡片;弹拨乐器时,手铃、响板、碰铃、三角铁在后两拍敲击;锣钹合奏,学生“嗨嗨”、“哟哟”。
2、播放音乐,学生伴奏。老师纠正。问:在音乐的后面,你听到什么?(鼓)
3、请学生鼓声伴奏最后一段。师生共同纠正。
4、加入鼓声,再次伴奏。
六、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