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幻灯片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幻灯片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5 08:11: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
郭茜茜
学习目标
1.了解“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理解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情感。
3.体会文中议论性抒情句的表达效果。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燎原
争讼
斡旋
静穆
怅惘
锵然
熙熙然
马前卒
(
sòng
)
(
chàng
)
(qiāng
)
(

)
(

)
(

)
(
liáo
)
(

)
统领全文的句子: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网里挤着的都是。
理:
灯笼事
速读“阅读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理一理作者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请以“围绕灯笼,本文既写了____,又写了_____。”这一句式来说说。
本文既写了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
祖父夜行
慈母之爱
乡俗还愿
元宵张灯
族姊远嫁
朱红描字
献帝灯笼
灯笼下马前卒
灯笼
悟:灯笼情
请从文中找出饱含作者情愫的句子,并大声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提示:关注文中的议论性抒情的语句。)
第一组: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3段)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5段)
灯笼映照着长幼有序和母子情深。
第二组: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6段)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第三组:
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7段)
伴着小灯入梦,绽放飞扬的青春
第四组: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8段)
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第五组:
“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9段)
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
第六组:
“……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10段)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第七组: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11段)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愿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
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
这篇文章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正是抗战时期。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以“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为例,体会议论性抒情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在叙述“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将军在挑灯看剑”以及历史上几位保家卫国将领之后,顺势发出誓言:“你听,正是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这是议论,抒发情感,表明心愿。
明:灯笼志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灯笼里承载了生活的许多美好,也被寄寓了不同的意义,有个人情感层面的,有文化上的,更有家国情怀,包含了那些童年的快乐、那些历史的沧桑,这些都需要人们来守护。所以作者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愿点燃抗战的烈火,保家卫国!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
是……
是……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的召唤
是光明的化身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灯笼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孤行客心里的一份安心/
是保家卫国时的一声号角/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的召唤/
是光明的化身/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灯笼
作业
阅读吴伯萧散文《马》,完成以下习题:
1.作者围绕“马”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有什么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