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K:39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延长舰船服役寿命可采用的电化学防腐的方法有:①舰体与直流电源相连;②舰体上镶嵌某种金属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法①中舰体应连电源的正极
B.方法②中镶嵌金属块可以是锌
C.方法①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方法②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 (中和热)
C.1/2H2+1/2Cl2=HCl △H=-91.5 kJ/mol (反应热)
D.N2O4(g) 2NO2(g) △H=+56.9 kJ/mol (反应热)
3.用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 )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由表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
酸
电离常数(25 ℃)
碳酸
Kal=4.3×10-7 Ka2=5.6×10-11
次溴酸
Ka=2.4×10-9
A.NaBrO+NaHCO3===HBrO+Na2CO3
B.2HBrO+Na2CO3===2NaBrO+H2O+CO2↑
C.HBrO+NaHCO3===NaBrO+H2O+CO2↑
D.NaBrO+CO2+H2O===NaHCO3+HBrO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一定小于0.1NA
B.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阳极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0.2NA
C.将0.1molHI完全溶解于1L水中,则溶液中氢原子数为0.1NA
D.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该条件下,投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转移的电子数6NA
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离子交换膜将阳极室与阴极室隔开
B.电解熔融的AlCl3制取金属铝,用石墨作阳极
C.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D.在Fe上镀银,用银作阳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1的醋酸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0倍,稀释后pH=3
B.室温下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把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测其pH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该温度下pH=7的溶液呈中性
8.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结果偏高
9.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不包括边界)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10.用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Na2CO3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池负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阳极同时又mg气体生成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2-2e-=2H+
C.电解后c(Na2CO3)不变,但饱和Na2CO3溶液的量减少
D.电池中n(KOH)不变:电池中溶液pH不变
11.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1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好
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复原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CO、K+、Cl-、Na+
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 mol·L-1的溶液中:NO、Mg2+、Na+、SO
C.在c(OH-)/c(H+)=1×1012的溶液中:NH、Fe2+、Cl-、NO
D.=10-10 mol·L-1的溶液中:Na+、HCO、Cl-、K+
13.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5 mol A和10 mol B加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至1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5 min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从起始至5 min时,B的转化率为50%
C.5 min时的平衡常数与10 min时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第15 min时,B的体积分数为25%
14.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3的硫酸铜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2Cu2++2H2O2Cu+4H++O2↑ ②Cu2++2Cl?Cu+Cl2↑
③2Cl?+2H2O2OH?+H2↑+Cl2↑ ④2H2O2H2↑+O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15.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H3(g)+CO2(g) CO(NH2)2(s)+H2O(g),若开始时放入2 mol NH3和1 mol CO2,达平衡后,生成a mol H2O,若开始时放入x mol NH3,2 mol CO2和1 mol H2O(g),达平衡后,H2O的物质的量是3a mol,则x为
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
16.常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0.100mol·L-1的醋酸,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两次滴定均可选择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C.达到B、E点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D.以HA表示酸,当0<V(NaOH)<20.00mL时,图2对应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一定是c(A-)>c(Na+)>c(H+)>c(OH-)
第Ⅱ卷 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2分)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和燃煤有直接的关系,新近出版的《前沿科学》杂志刊发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论文《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其中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1)用SO2气体可以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已知NO2(g)+SO2(g) SO3(g)+NO(g)。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物质的量比1∶2置于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2)目前降低尾气中NO和CO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NO和CO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反应:2CO(g)+2NO(g) N2(g)+2CO2(g)ΔH=-akJ·mol-1
(a>0)。在25℃和101kPa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L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为 。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CO的量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3)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也可以用CO,已知:2NO(g)+O2(g)=2NO2(g)ΔH=-bkJ·mol-1;CO的燃烧热ΔH=-ckJ·mol-1。写出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18.(12分)某学习小组将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如下问题(显示的电极均为石墨)。
(1)图1中,电解一段时间后,气球b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U形管________(填“左”或“右”)边的溶液变红。
(2)利用图2制作一种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电解可制备“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则c为电源的________极;该发生器中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该工艺的相关物质运输与转化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燃料电池B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我国国标推荐的食品药品中Ca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为利用Na2C2O4将处理后的样品中的Ca2+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将所得CaC2O4固体溶于过量的强酸,最后使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Ca2+的含量。针对该实验中的滴定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KMnO4溶液应该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除滴定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4)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
a.装入KMnO4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
b.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
d.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洒出
20.(14分)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 N2(g)+CO2(g)。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C与NO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NO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mol
1
700
0.40
0.09
2
800
0.24
0.08
①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容器内压强恒定
D.2v正(NO)=v逆(N2)
(3)700℃时,若向2L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N2(g)+CO2(g) C(s)+2NO(g);其中N2、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0~10min内的CO2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点v正________v逆(填“>”“<”或“=”)。
③第10min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催化剂 B.增大C的物质的量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
D.升温 E.降温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B 7B 8D 9D 10C
11B 12B 13B 14C 15D 16 C
17(12分) 每空3分
(1)2.67(或) (2)①40% ②cd
(3)4CO(g)+2NO2(g) N2(g)+4CO2(g) ΔH=(-a+b-2c) kJ·mol-1
18(12分)每空2分
(1)H2 右 (2)负 Cl-+H2OClO-+H2↑
(3)2H2-4e-+4OH-===4H2O O2+4e-+2H2O===4OH-
19(14分)
(1)酸式 (2分) 烧杯、锥形瓶(2分)
(2)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4分)
(3)无(2分) 浅紫(2分) (4)ac (2分)
20(14分)每空2分
(1)K=
(2)①> 计算700℃和800℃的平衡常数K1,K2,得K1<K2,所以ΔH>0 ②AB (3)①0.01mol·L-1·min-1 ②> ③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