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04 10: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左下图为沪宁杭工业区示意图,右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2.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4.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8-10题。
8.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9.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10.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1-13题。 1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1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1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4-15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6-17题。

16.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17.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关键工程。下图为“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气源充足
19.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促进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安全、高效运输原油
③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20-21题。
20.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麦增产潜力受限
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马铃薯广受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21.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天坑”,四周被刀削似的绝壁所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竖井,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天坑”景观。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景观的形成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3.5月20日正午时刻,地质考察队员发现太阳光刚刚射到“天坑”底部的原始森林。正午阳光能照射到原始森林的时间间隔约为( )
A.1个月 B.2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下图是某季节亚太地区等压线分布和风向图(部分)。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季节,甲地和乙地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西南 东南 B.东南 西南 C.东北 西北 D.西北 东北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条等压线的数值较大的是①
B.此时,甲地受高气压控制
C.甲地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0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成立六十二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2分)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分)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2分,举出两例)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薰衣草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香草之一,原产法国东南部普罗斯旺,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内陆的丘陵地带。薰衣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冬暖夏凉,生长发育期要求日照充足。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1965年开始引种薰衣草,现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是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生产基地。薰衣草精油年产量达10万公斤左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这里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薰衣草之乡”,与法国普罗斯旺、日本北海
道一起成为世界薰衣草的三大产区。三地均位于北纬42°-44°、海拔600米至800米之间。近年来,伊犁地区以薰衣草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较快,产业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1)分析伊犁河谷地区成为“中国薰衣草之乡”的气候条件。(6分)
(2)与法国普罗斯旺比较,影响伊犁河谷地区薰衣草种植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是什么?请说出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右图为缅缅甸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毫米,忌土壤过湿。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4分)
(2)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至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析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为什么可以缓解该气象灾害。(4分)
(3)近年来,仰光市逐渐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简析其优势条件。(6分)
(4)说明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原因。(2分)
2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曾经闻名全国。北京人也曾说:五个灯泡中,就有一个是鄂尔多斯点亮的。近年来,鄂尔多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经济,让黑金“绿”起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其东部地区降水量为300毫米—400毫米,西部小于350毫米,早春风大沙多。
(1)据材料推断鄂尔多斯市曾经具有的资源优势及产业结构特点。(3分)
(2)简要说明红碱淖所在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的过程。(3分)
(3)鄂尔多斯如何使黑金“绿”起来,提升附加值,请你为之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A B B A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C D B D C B D
21 22 23 24 25




C D B A A




二、综合题
26.(14分)【答案】
(1)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每空1分,共2分)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每点2分,共6分)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每点2分,共4分)
(4)①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⑤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27.(10分)【答案】
(1)纬度较高,夏季白昼较长,日照充足;纬度较高,且海拔较高,夏季较为凉爽;由于北侧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减轻了冬季的寒冷程度。(每点2分,共6分)
(2)不利自然条件:冬季气温较低。主要措施:采用塑料大棚保温,或将薰衣草插条贮在菜窖内,春暖雪化时再在大田扦插;冬季把薰衣草底部用厚厚的土掩埋,浇透水,进行保温;培育耐寒的品种。(主要措施任答3点,每点1分,共4分)
28.(16分)【答案】
(1)夏季,山地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冬季北部高山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较高;地形坡度大,排水条件好。(每点2分,共4分)
(2)干旱 蒸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在旱季可补给地表水,使旱季地表径流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干旱缺水。(每点1分,共4分)
(3)林木资源集散地,原料丰富;沿海港口城市,铁路联接内地,交通便利;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产业基础较好,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每点2分,共6分)
(4)柚木原产地离我国近;公路修建难度较小。(每点1分,共2分)
29.(10分)【答案】
(1)煤炭(能源)资源和羊绒资源丰富;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为主。(每点1分,共3分)
(2)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地带,植被覆盖率较低;大量开矿加速了植被破坏,裸露的地表失去植被保护,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导致土壤中水分养分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退化为荒漠。(每点1分,共3分)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延长生产链,扩大煤电、煤化工规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使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参与西电东送工程;利用电力资源充足,电价低的优势,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每点1分,共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