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爸爸的花儿落了
制作执教:宁远县九疑山中心校 谢 邦 胜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婚姻的故事》。
题解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是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城南旧事》是一本 。
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的最后篇章,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的。
自传性质的小说
检查预习:字词练习
衣(jīn) (lǎnduò)
(lài) 床 夹(ǎo )
鸡毛(dǎn) 子 (xiūxiū)___
( zhà) 栏 玉(zān) 花
(lí) 歌 花(pǔ)
抽(tì) 。 zhǒng zhàng
dīng zhǔ
襟
懒惰
赖
袄
掸
咻咻
栅
簪
骊
圃
屉
肿胀
叮嘱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2、深入情节,理清思路
①这篇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那么作者是怎么样由眼前的事写到对往事的回忆上去的?
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②回忆部分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
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采用了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③分析文章结构
请大家以 标准,按时间分析文章结构
“眼前的事”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
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
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
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
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3、照应(伏笔)
文章中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爸爸去世。
研读赏析
一、人物形象
1、爸爸
①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2-34、46-53段,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及相关的事件,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
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②述说自身感受
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课堂练习)
2、英子
①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②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小结
父亲既给了英子许多的关爱,也给英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让英子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了负责任,学会了坚强。英子感激父亲,深深地爱自己的父亲。在她的父亲离开入世之际,她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亲。”
播放背景音乐《父亲》
二、主题
1、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主题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文章通过对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和对爸爸的许多回忆,表现了爸爸(上一代人)对孩子(下一代人)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和深沉的爱,也说明了孩子只有经过严格的教育与大胆的“闯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表达技巧
1、一语双关的文题(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3、别致生动的穿插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4、首尾圆合的照应(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
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这是一处伏笔。
②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③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④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可见,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
5、质朴淡雅的语言(找出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拓展延伸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