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7 14:00: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98/V16467.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
2、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节奏.重音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二、课内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行中的“温柔的黎明”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月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借邮票、船票等形象表现乡愁,而本首诗是将月亮拟人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与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1)艾青 蒋海澄 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余光中 台湾 家国之思
2、D
3、从诗句“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可以看出诗人是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诗人不由得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5、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6、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
1.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2.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3.指代即将到来的胜利与解放。 4.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5.指的是祖国。 6.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三、
1.借物抒情,使得抒情含蓄化。 2.异:余光中的《乡愁》是借助时空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而本首诗却是以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巨大的时空跨度来展现思乡之情。 同:都借助了时空变化来结构诗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分析诗歌通过比喻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凝练形象的诗歌语言。
作者简介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被送到农村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从小同情农民。1929年赴法留学,1932年回国,7月即被捕。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写成《大堰河—我的保姆》,饮誉诗坛。1935年出狱,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艾青的诗总是准确地反映时代和人民的心声,爱国主义是他诗歌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艾青(1910—1996)
写 作 背 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重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读诗歌,深入研究
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怒。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遭受日军欺凌的国土。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 怎样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意象写实和象征手法交织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抗争精神
解放区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结束语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通过学习,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唱不尽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诵读诗歌,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重,难点);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音乐欣赏——《乡愁四韵》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的 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 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2.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邮票——母子分离
船票——夫妻分离
坟墓——母子死别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逐层推进
普遍的家国 之思
分析与讨论
思考与探究
1、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2、《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结束语
乡愁的主题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故乡情节中良久徘徊,所以诗人如此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的深沉 ”,作为生长在共和国明媚阳光下的幸福一代,我们又应该怎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呢?希望大家能从心底认真思考。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9.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9.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编者: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 段国春
本人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作品,本文著作权授予“北京今日学易公司、中”独家所有。
《诗两首》教案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分析诗歌通过比喻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凝练形象的诗歌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共和国之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被送到农村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从小同情农民。1929年赴法留学,1932年回国,7月即被捕。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写成《大堰河—我的保姆》,饮誉诗坛。1935年出狱,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艾青的诗总是准确地反映时代和人民的心声,爱国主义是他诗歌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三、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重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五、再读诗歌,深入研究
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怒。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遭受日军欺凌的国土。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4. 怎样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6.小结:
意象写实和象征手法交织
七、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八、结束语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通过学习,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唱不尽的主题。
《乡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诵读诗歌,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重,难点);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欣赏——《乡愁四韵》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三、感情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分析与讨论
1.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2.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邮票——母子分离
船票——夫妻分离
坟墓——母子死别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逐层推进 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思考与探究
1、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2、《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六、结束语
乡愁的主题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故乡情节中良久徘徊,所以诗人如此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的深沉 ”,作为生长在共和国明媚阳光下的幸福一代,我们又应该怎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呢?希望大家能从心底认真思考。
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我爱这土地
意象
象征
祖国大地
土地

诗人自己
抗争精神
河流、风
解放区
黎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