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5 09:59:23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解析版)
单元目标

知识
与能力
目标
】1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2
.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过程
与方法
目标

1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
。2
.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综艺节目《一本好书》播出后好评如潮,是因为形式新颖——在镜头面前用话剧形式表演出来。
B.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每天清晨,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答案】A
【解析】
B
.语序不当,应是“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
C
.有歧义,应是“张教授的身体瘦弱的父亲”;
D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二字。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


广

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




,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




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答案】C
【解析】
A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使用正确。
B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使用正确。
C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这里用来形容师生,使用不正确。
D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使用正确。
故选C。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⑤⑥
D.①②④⑤⑥③
【答案】B
【解析】
通读语段可知是谈读书的,第⑤句是对读书的总述,可确定为首句;第⑥句看关键词“由此”,紧承第五句;①②③④句是介绍富兰克林读书方法的,根据文段内容可确定第①句是这组句子的首句,紧承第⑥句;第③句看关键词“几年以后”,再看内容可确定是紧承第①句内容而来的;第②句抓住关键词“接着”,联系内容可确定紧承第③句;第④句看关键词“这样”,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⑤⑥①③②④。故选B。
二、字词书写与表达。
4.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
xiāo
______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

______
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扎进书海,贪
lán
______
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
xiāo
______
里去那么惬意!
【答案】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销”不要写成“消”,“霄”不要写成“宵”。
5.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______)
(2)诅咒
美不胜收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______)
(3)枉然
人迹罕至
恭恭敬敬
浑为一谈
(______)
(4)羞惭
晃然大悟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
(______)
【答案】
(1)生—声
(2)深—甚
(3)浑—混
(4)晃—恍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人生鼎沸”写作“人声鼎沸”,“不求深解”写作“不求甚解”,“浑为一谈”写作“混为一谈”,“晃然大悟”写作“恍然大悟”。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
地向对岸驶去,心儿

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yí,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进。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____)

(____)
(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

___
___

___
(3)语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
(1)pēnɡ仪(2)惟改为唯;进改为近(3),改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容易读成“píng”。(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近:常指距离短、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亲密、差别小、浅显等意。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故“临进”应为“临近”。
(3)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故“呼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7.根据提示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
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7)语文课上,大家以“水”字开始了飞花令比赛,要求每人写出一句带“水”的古诗。
A同学:水何澹澹。
B同学:
_________________
C同学:
_________________
D同学:山重水复疑无路
【答案】
(1)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回乐烽前沙似雪
(4)应傍战场开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7)行舟绿水前
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
默写时,要注意汉、若、岐、宅、烽、溪、静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8.下图是一幅中国画,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画中人物故事。(80字左右)
【答案】
示例:天气晴朗,地面上的青草刚刚冒出草芽。刚刚放学回来的男孩、女孩,相约着一起去放风筝。他们一个人手里牵着线,把风筝送上了高高的天空,大家都抬头看着高飞的风筝,风筝要飞去哪呢?一定是去寻另外的伙伴吧。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图片类型的题目,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要围绕图片的主体故事“放学回来的男孩、女孩,一起放风筝”进行描述。同时,要发挥想象与联想,对图片的自然环境、放风筝的细节和人物的心理与情感进行描述。
9.名著阅读。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
的横线上。(每处2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__________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________
;他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_____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
.《无常》
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
.父《亲的病》
H
.《琐记》
I
.《藤野先生》
J
.《范爱农》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A
、F

I、J

D、E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朝花夕拾》,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朝花夕拾》中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有《狗?猫?鼠》和《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有《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有《五猖会》(东关五猖庙的庙会)和《无常》(描述了故乡的“迎神庙会”,孩子们都喜欢白无常,白无常是最受欢迎的角色)。
10.综合性学习。
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推荐一则有关交友的诗句、格言等并说说推荐理由。
(2)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了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弊端有哪些。(至少写2点)
【答案】
(1)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理由:真正的朋友都是互相牵挂的,无论我们在何时何地何方。
(2)①不能确定对方的身份;②网络上的很多人掩藏了自己的缺点;③网上交友会让人不能正视现实。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交友的诗句、格言有很多,如: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阐述理由时要写出自己的理解,突出友情的珍贵。(
2)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作答时围绕容易上当受骗,个人信息容易泄露

存在安全隐患等来表述即可。
类文阅读


现代文
阅读。
(一)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1.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作赏析。
13.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先整体后局部来安排的。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属于略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属于详写。
B.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C.文中“拔何首乌”一事主要表现了“我”小时候富有好奇心,勇于实践的个性特点。
D.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生意盎然,目的在于表现“我”童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和下文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
【答案】
11.①找蜈蚣;②按斑蝥;③拔何首乌;④摘覆盆子。
12.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13.C
【解析】
1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即可

如情节可分别概括为“找蜈蚣
”“
按斑蝥
”“
拔何首乌
”“
摘覆盆子”等

12.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首先找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再分析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等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写百草园的乐趣无穷。
13.C
项“表现了‘我’小时候富有好奇心,勇于实践的个性特点

对选段理解有误

“拔何首乌”一事主要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力,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的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4.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从草垛后




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2)但我总是能把二哥




藏起来的书找到。
15.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7.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4.(1)
“晕头涨脑”写出作者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表现莫言童年非常迷恋读书。(2)
“费尽心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写出了哥哥不想让“我”找到书,“我”则千方百计要读书的状态,反衬作者童年很迷恋读书。(意思相近即可)
15.作者那时的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看书耽误了喂羊而得到母亲的宽容。(意思相近即可)
16.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作者童年渴望看书的状态,体现作者迷恋读书。示例二:此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作者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状态。(意思相近即可)
17.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长成功奠定基础。(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4.结合语境,对品味词语是重要的考点之一。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语境义及表达效果。
(1)
“晕头涨脑”本义: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语境义:写出作者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反映了童年非常迷恋读书的情状
。(2)
“费尽心机”本义: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语境义:写出了“我”则千方百计要读书的心情

突出作者童年很迷恋读书的情形

15.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那时我真感到幸福”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作答:借到《青春之歌》;母亲的宽容了“我”看书耽误了喂羊的错事

这两点都要答出来。
16.欣赏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状态和心理活动。如: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17.题干要求答出莫言的成功的启示。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如莫言童年迷恋读书,且读书十分投入。说明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童年刻苦读书的莫言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点睛】
分析句子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______)
(2)人不知

不愠
(______)
(3)吾日三

吾身
(______)
(4)不


(______)
19.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吾日三省吾身”句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个人的修养?
2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18.(1)说:通“悦”,愉快
(2)而:可是、却
(3)省:自我检查、反省
(4)逾:越过,超过
19.(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0.从“做事情是否尽心力”、“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是否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三个方面反思。
21.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人各有所长,大家都应该学习其长处,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解析】
18.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关键词:逾:越过,超过。而:表转折,可是、却。通假字词,说:通“悦”,愉快。
1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
)句关键词: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朋:志同道合的人。(
2
)句关键词: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以:凭借。
20.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理解。由“吾日三省吾身”可知是针对第二则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分别从“做事情是否尽心力(忠)”、“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信)”、“是否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习)”三个方面反思。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任选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即可。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就要常常去复习,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点睛】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好学》)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疏食,饮水
(2)好之

不如乐之者
(3)


(4)门人


23.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2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2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22.(1)吃(2)……的人(3)早(4)更加
23.(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24.(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5.勤奋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1)
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




。(2)
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者

……的人
。(3
)句意:死的很早




。(4
)句意: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更加

2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首先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语句基本意思,然后把意思相对完整的短句隔开。
(1)
意思是: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
)意思是: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

根据句意划分即可。
2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1)
重点词语

善,好的,优点。其,代“他们
”。
改,改正。句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
)重点词语:迁,转移。贰,重复。
过,错误。句意: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结合两文的内容,提炼概括颜回的优秀品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他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表现他对人谦和、品德高尚。
【点睛】
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句式上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准确、流畅、优美。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基础巩固+类文阅读(原卷版)
单元目标

知识
与能力
目标
】1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2

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过程
与方法
目标

1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
。2

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综艺节目《一本好书》播出后好评如潮,是因为形式新颖——在镜头面前用话剧形式表演出来。
B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C

每天清晨,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D

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


广

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

她经常




,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

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




,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

小草虽然是




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⑤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二、字词书写与表达。
4

仔细读下面的语段,正确书写汉字。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自然成了图书馆和书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畅
xiāo
______
书,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老板风趣地对我说:欢迎

______
临指导!我顾不得跟他搭话,一头扎进书海,贪
lán
______
地吸收精神的营养。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叫天子(云雀)直窜到云
xiāo
______
里去那么惬意!
5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______

(2)诅咒
美不胜收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______

(3)枉然
人迹罕至
恭恭敬敬
浑为一谈

______

(4)羞惭
晃然大悟
废寝忘食
威风凛凛

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

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yí,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进。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____



____

(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

___
___

___
(3)语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7

根据提示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遥怜故园菊,
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7)语文课上,大家以“水”字开始了飞花令比赛,要求每人写出一句带“水”的古诗。
A同学:水何澹澹。
B同学:
_________________
C同学:
_________________
D同学:山重水复疑无路
8

下图是一幅中国画,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画中人物故事。(80字左右)
9

名著阅读。
你为同学们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__________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________
;他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_____________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

《无常》
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

父《亲的病》
H

《琐记》
I

《藤野先生》
J

《范爱农》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

综合性学习。
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推荐一则有关交友的诗句、格言等并说说推荐理由。
(2)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了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弊端有哪些。(至少写2点)
类文阅读


现代文
阅读。
(一)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1

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作赏析。
13

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先整体后局部来安排的。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属于略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属于详写。
B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C

文中“拔何首乌”一事主要表现了“我”小时候富有好奇心,勇于实践的个性特点。
D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生意盎然,目的在于表现“我”童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和下文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
(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偷着看书。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力,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喂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许多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的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4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从草垛后




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2)但我总是能把二哥




藏起来的书找到。
15

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幸福”,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

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7

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______

(2)人不知

不愠

______

(3)吾日三

吾身

______

(4)不



______

19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

“吾日三省吾身”句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个人的修养?
21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好学》)
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疏食,饮水
(2)好之

不如乐之者
(3)


(4)门人


23

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标明句中停顿。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24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25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