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吉两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吉两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4 21:23:19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吉两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参考答案
朝甲骨文中首先出现‘君’偷换概念,原文为
先”。B项,表述绝对,“并赋予君
仁的道德自觉并非只是个人的道德冲动,还体现为社会责
第四段
证法,没
的“仁爱”和孟子的“四心”都是道德自觉的情感表现
C(“既能摆脱它们所面临的困境,亦能改变实体书店发展的大趋势
①政府部门利用好资金
费减免和租金折扣等综合政策
体书店尽快走上良性发
实体
本身也要借力用力,要积极调整经营结构和拓展新的经营模式


务等方
每点3分,共6分
化大革命”时期,她对
代了解甚少,因此不玛
C项,“双
谐”的特点
对孔村长侵占集体财产、炫耀富贵的鄙视。
次学习成绩一定
刻画,表现了丹阳
坚定了改变“父
落后愚昧
对一点
既照应了上文父辈们露出来的“艳
文对丹阳妈妈的叙述。②
物形象
丹阳有主见
想、有辨别、有追求的形象特点
丹阳认识到,改变更多人的思想比给母亲讨回公道更重要;而改变更多人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从
用:①体现了丹阳决
教育改变人们落后思想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物形象。②彰显了希望以
教育改变社会的主
每点
确标点为“出为温
憎疾从事。密有才
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李密特意这样说的,文中也没有提到李密被贬或是被免
都管从事上奏
免李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仕”“数”“称”各1分,句意
兄且我年轻时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想以名
操自夸
犍为

去世

当时李密
有几岁
厚,思念成
母刘氏亲自抚
李密侍
孝顺和恭敬闻名
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饮
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
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他年轻时在蜀
汉做官,当郎。多次出使吴囯,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賞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
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
我想晋朝
来治理
还受到怜悯周济,况且我孤单
极点。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仼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官职昰达,并不想以名声节
联合体期中联考
参考
卑微浅陋,受到
提拔,思宠优厚,很受偏爱,怎敢犹豫
我怀着乌鴉反
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
养老谜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
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
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
假完丧,又以洗
当时(有个叫)张
认为
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
华问其中的原因
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
能抵抗魏国,任
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
舜、禹、皋
能够
贞碎
平不相等
论教导因此具体瑣辟。”张华
说得很好
来)到外地做
从事,李密有才
廷中无人为他说话,于是被调
升任太守,他自己因为不
密作诗,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
我的)这畚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
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
李密在家中逝
4.C(南北是方位词,只是从
现了行客的凄凉意,并未从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意
船只来来
天也会老去
种人事变迁、历史悠悠之感,词句
离别的伤感和兴废难料的孤独寂寞,而“天亦老”“日还沉
这种感伤情绪;(3分)③
帆来天亦
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出强烈的因离别而产生的感伤情绪。(
知来者
自觉今是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每空1分
该空不得分
烁;钟灵锍秀
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
选择“流光溢彩
际:一眼望不到边,形
不着
挨不着
指说话空泛,不接触
实际。根据语境,选
藏;遁藏:逃避隐藏。根据语境
站着;矗
耸。根据语境,选扫
据前文“过去与现在,熟悉与
知,用¨转换”比“浮现”准确,排除B、C两项;“脑海中”独立成句
强调亻
段中需要补充的
调的是
所以选择A项更恰当
横线
成分
将“灯光”后面的“中”去掉。②语序不当,“闪烁”应调到
后面,做“星星”的定语。据此,排除A、B
①南方茶叶获得明显发展②宋代茶风更盛③茶馆类型和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每空2分,共6分
①今年,②各地大力抓好粮食生产,③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④夏季粮油有

酌情给分
作提示】本题创设的
境是常见的班级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明
对孙权、周瑜和鲁肃三个人物哪个感触最深;写作任务是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
要求是发言稿。
参考立意
的角度:知恩图报
角度
材必有
职守、功勋卓著、助力他人
孙权
存高远、唯才是用、众心捧月、成就霸业
④综合来看,各居各位
其职、团结合作、成就自己的事业
联合体期中联考
参考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吉两省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其中“君子”是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汇。如“君子义以
为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修养,都体现出对君子和君子人格的肯定与强调。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君子人格?
“君”,在商朝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本意是发布命令。“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合
称,是对当时贵族统治者的尊称。“君子”较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除《尚书》外,《易经》《诗经》中也有关于“君子”的记述。在这些典籍中,君子一词已经涉及仁、义、礼等概念,但此时君子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不具有完整的、系统性的内涵。完成君子内涵的建构并设定其人格特征的是孔子。孔子对君子做了品德、情感、行为甚至生活情态等多方面的界定,赋予君子以近乎完美的人格意义。此后,君子成为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并成为儒家人格修养的目标和道德实践的标准。
君子人格首先表现为内在品德。品德形成是以道德自觉为前提的。在儒家看来,道德自觉
主要表现为情感,如孔子所言“仁爱”,孟子所言“四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在道德情感基础上,认同社会普遍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范,形成道德发生的心理机制,是君子人格构成的基本条件。儒家重视君子人格的养成,强调道德自觉的重要,这一点体现在孔子对仁的追求中。《论语·颜渊》中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仁的道德自觉并非只是个人的道德冲动,还体现为社会责任。
其次,君子人格表现为一种能力。儒家把这种能力称之为中庸或絮矩之道。君子人格中不
但有德性认知,还有应对具体事务的能力,保证道德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君子人格既有自发性,又有规定性;既有原则,又有权变。孔子一方面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另一方面又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再次,君子人格表现为境界。君子人格是人生修养所至一定境界的表现。孔子在<论语·
宪问》中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上达”为提升生命境界提供了空间。君子通过“修己”“安人”的实践功夫,让自然生命逐步纯化为德性生命。
可见,儒家的君子人格有三个特点,分别为内在性、实践性和超越性。君子人格的道德实践
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内外兼修,“内”是注重自我省察,确立道德根本;“外”则是遵循礼仪规范,形成良好品行。内外兼修追求的目标是“知行合一”,所呈现的气象是“文质彬彬”。二是下学上达。《论语·宪问》中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为“反己自修,循环渐进”。“下学”可以不断扩充生命的广度和厚度,为人生意义的显发提供条件。“上达”则是在这一条件基础上,以超越的方式打破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与天地精神的内在统一。儒家的君子人格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以超越的方式提升生命的高度。
(摘编自冯晨《君子人格与道德实践》,《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朝甲骨文中首先出现“君”,“君”“子”合称,以示对当时贵族统治者的尊敬。
B.孔子完成了君子内涵的建构,设定君子的人格特征并赋予君子完美的人格意义。
C.仁的道德自觉不是个人的道德冲动,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应该注重对仁的追求。
D.儒家把道德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以及应对具体事物的能力称为中庸或絮矩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由习近平总书记高频引用“君子”一词,引出何为君子和君子人格的论题。
B.文章主体部分从内在品德、能力和境界三个方面来论证君子人格的表现,主次分明。
C.第四段运用例证法,证明了君子人格既有白发性,又有规定性;既有原则,又有权变。
D.文章基于对君子人格的表现和特点的论述,提出内外兼修和下学上达的道德实践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易经》《诗经》《论语》等文化典籍来理解君子和君子人格的内涵。
B.孔子的“仁爱”和孟子的“四心”都是道德自觉的理论提炼,是君子人格形成的基础。
C.儒家的君子人格认同社会普遍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仍然适用。
D.通过下学和上达,可以不断扩充生命的广度和厚度,实现生命与天地精神的内在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民平均阅读量正在不断下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书店的消失。实体书店作为传
播知识的方式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满足公众获取知识的书籍与场景,还在于营造一个生活状态和体验过程,引导读者通过阅读学习知识能力和提升生活品质,最终让读书成为一种个体自觉和群体习惯,成为“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
但是,随着图书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实体书店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额的运行成本,加
上对互联网的适应度不够,一大批书店难以坚持,只能选择倒闭。实体书店的大量倒闭,并不是市场需求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而是因为供给侧没有根据需求侧的升级顺势进行相应的调整。书店具有市场主体与文化载体两种属性。让实体书店好起来,先要让其活下去。疫情防控加剧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压力,利用输血机制让其摆脱暂时困难,才会有接下来的自我造血。这需要政府部门利用好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和租金折扣等综合政策,让实体书店尽快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实体书店本身也要借力用力,利用优惠政策起步后,找到利益平衡机制,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如此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
(摘编自《让实体书店成为习惯养成的平台》,“光明网”2020年4月2日)
材料二:
为缓解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影响,北京市快速启动实体书店扶持项目,首批扶持资金已于近
期发放。共有161家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有13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市最美书店”、94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市特色书店”而受到奖励。
据了解,北京市今年把扶持实体书店的重点放在房租补贴上,并适当扩大补贴覆盖面,增加
补贴书店的数量,着力解决房租这一实体书店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最大成本负担。特别是探索性地推出在书店保证承诺的前提下,提前预支4月至6月房租成本补贴的政策。此外,对在文化内容、经营模式和惠民服务方面具有特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书店予以奖励,鼓励实体书店向“小而精”、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北京161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人民网”2020年4月2日)
材料三:
外卖不仅可以点汉堡、奶茶,还可以“点书”?读者只需线上下单,工作人员将客户所需要的书籍消毒、打包后交给外卖员。几十分钟后,读者就能收到。此次疫情导致许多书店因新冠肺炎疫情停业。为了支付高额店租和人力成本,多家书店先后在网上发起了储值众筹、直播售书等方式“自救”。北京市已有72家实体书店进驻外卖平台,其中既有北京图书大厦等大型综合书城,还有建投书局、钟书阁这样的体验式阅读空间。
实体书店的困境一再映入公众视野,也倒逼书店进行自我反思。只有积极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适应日渐变化的消费结构和模式。“外卖点书”这种新的尝试与线下书店相融合,促进了书店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也给实体书店发展带来契机。当前,如何熬过疫情闭店期,做好疫情后的经营规划,拓展新的经营模式,仍旧是实体书店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摘选自《光明时评:连书都可以外卖了?》,“光明网”2020年3月3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体书店作为“文化铸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其消失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的平均阅
读量。
B.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根据图书行业需求侧的升级顺势调整供给侧,就会避免实体书店的
倒闭。
C.北京161家实体书店获得资金扶持,这是为缓解疫情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影响而采取的有
效举措。
D.工作人员将读者线上下单的书籍消毒打包,读者在几十分钟后就能收到,“点书”过程既安全又高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体书店所提供的场景,营造的生活状态和体验过程,可以引导读者通过阅读提升其知
识、能力和生活品质。
B.北京市鼓励实体书店向“小而精”等方向发展,是基于其房租负担大等因素的考虑,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C.多家实体书店采取多种“自救”方式,既能摆脱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又能改变实体书店发展的大趋势。
D.“外卖点书”这种新的尝试可以节约实体店租金和人力成本,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方式给实体书店发展带来了契机。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实体书店如何走出困境?(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袁炳发丹阳的经历有点特别。她在六岁之前是农村小孩,父母是城郊的菜农。六岁之后,菜地突然变成高楼,丹阳和父母就有了城市户口。但是,丹阳和父母的生活并没有城市化。他们只得到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只得到很少的钱。
那时候法律和监督都有太多的疏漏,农民卖地和卖地的钱都由村长或村支部书记做主。钱
到底是多少?都到哪里去了?村民和村委会算不清楚,变成一本永远的糊涂账。
长大的丹阳听爸爸说起这件事时,觉得很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像爸爸一样的村民。
丹阳很不理解,爸爸上过学,为什么不识字。
爸爸说整天泡在松花江里玩,学什么学。爸爸只能写自己的名字,还写不好。这样的父亲
们能算明白账才是怪事。
丹阳住的小区院里大部分是被安置的菜农。丹阳在心里称他们为父亲们。那些辛苦的父
亲们都和自己的爸爸一样不怎么识字。
所以,他们会说,老孔村长人不错。村子都没多少年了,你看老秦太太死时,他还给安葬费
了呢。
所以,现在已有众多产业的企业家,从前的孔村长,用他改不了的山东腔让他的老臣民们猜
一猜身上穿的衣服多少钱时,父亲们都露出艳羡来:三千元!皮尔卡丹!一件只盖半个屁股的西服上衣,就是长到脚踝骨也不值这多钱啊。
丹阳这时候眼里总闪着冷冷的光,下次学习成绩一定更好。
有人说,丹阳冷起眼睛时,很像她死去的妈。这是丹阳心里的痛,她不喜欢别人提。
妈妈和爸爸是同学,同样读很少的书,但不同的是,妈妈仿佛没有白读书。当菜农变成城市
无业穷人时,妈妈带着村民开始上访。上访到第五年春天的时候,上访的队伍里只有妈妈一人在坚持。她去做一个知情人的工作,必须走过正在跑冰排的松花江,她知道很危险,还是过去了,返回时,一块冰排沉了下去,妈妈永远没回来。那时丹阳11岁。
在之后的几年里,丹阳努力地回想妈妈平时跟她说的最多的话,竟然是:你要好好读书,好
好读书。想起这句话的时候,丹阳已经有了更多的理解能力,她知道读好书,自己就有智慧和能力解决一些问题。这几乎是她学习的所有动力。
就在这时,她发现穷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秀秀,这个和她一样大的女孩子,突然穿起吊带黑纱裙子,大红色的高跟皮鞋,她纤细未发
育成熟的身体和她衣饰焕发的风尘气息极不相称,但步态和表情已经完全失去了从前的样子。
秀秀美丽了,但不自然,如同秀秀家突然好起来的生活,极不自然。
邻居的眼神荡漾着艳羡的时候,丹阳彻底糊涂了。
还有更糊涂的事情。
二柱在私营企业的工作台上失去右手,律师帮他讨回18万元的赔偿,但几千块钱的律师
费,二柱却坚决不给。
双喜叔以收购旧家电为生,一次交易时顺手拿了人家梳妆台上全套的首饰,为此蹲两年监狱。
这些人都怎么了?丹阳心里不住的问。难道失去土地就失去了方向?难道没有钱就没了尊严?
高中三年,丹阳的脑袋里一直有这个问题在盘旋。
有相当长的时间,她打定主意要学法律当律师,为妈妈那样的人讨回公道。可是,在填高考
志愿的时候,她突然改变了主意,这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把所有的志愿栏,全都填上了和教育相关的大学。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故事的背景放置在特定的地点——城郊农村,和城镇化扩张发展刚刚开始,法规和
监督不健全的特定的历史时期。
B.“丹阳很不理解,爸爸上过学,为什么不识字。”说明丹阳的爸爸平时太忙,与女儿交流
太少。
C.小说安排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叙述丹阳一家的故事,一条线索介绍村长和其他村民的发家致富的经历。
D.作者取常见的生活化的题材,在看似轻松诙谐的叙述里,以小见大,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6分)
9.丹阳填报志愿时,突然改变了主意,她为什么会这样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恤,况臣孤苦,旭赢之极。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耶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殊私,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①。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尸外,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白以失分怀怨/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白以失分怀怨/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白以失分怀怨/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白以失分怀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夏,子游和子夏的并称,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长于文学。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
C.服阕,古丧礼规定,因父母死亡,服丧三月,期满除服,称服阕。
D.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卒”指大夫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时孤苦。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白抚养长大;李密性情淳厚,怀恋母亲,思念成疾,身体赢弱到极点。
B.李密尽心尽孝。他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在旁侍疾,不曾解衣,饮食汤药必定先尝过后再端给祖母。
C.李密见解独到。李密任洗马时,张华问他如何看待安乐公时,他指出安乐公失败的原因
和诸葛亮言碎的原因,张华深表赞同。
D.李密失言被贬。皇帝在东堂赏宴饯别时,让李密作诗助兴,李密在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
怨恨和不满,皇帝直接革除他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l)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5分)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望江南


江南岸,云树半睛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
B.“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凄清伤感的心情。
C.“南北别离心”一句从怀古到咏怀,从空间到时间,再现了行客的“凄凉意”。
D.“行客莫登临”中的“莫”字表达了作者登临时的孤独和落寞,劝勉行客莫要登临。
15.“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历来备受称赞,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来表达自己回归田园的决心。
(2)《逍遥游》中用“

”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之大。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庆,夏日的夜晚,微风温柔凉爽,城市
,车水马龙,群楼比肩。从每扇窗中透射出的灯光中,亲切而温暖,宛若闪烁银河的星星。离开三十五年,大庆,再难寻从前的样子。那
的荒原,荒原上镶嵌的无数水泡子,标志性的狗皮帽子,全都
在时间的背后。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石油城,熠熠闪亮于昔日的荒原之上。过去与现在,熟悉与陌生,(
)。我在高大的铁人雕塑前久久____,凝视,思考。1955年,在祖国的西北角找
到克拉玛依时,举国一片欢腾。同年,新中国一个新的工业部门——石油部宣告成立。1958
年,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玉门、克拉玛依、大庆、川中展开。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四年后,松嫩平原松基三井喷射出原油,那一声大地深处的轰鸣,伴随着映照日月的火光,大庆——这个非同凡响的石油巨子诞生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钟灵毓秀
一望无际
遁藏
伫立
B.流光溢彩
一望无际
隐匿
伫立
C.流光溢彩
不着边际
遁藏
矗立
D.钟灵毓秀
不着边际
隐匿
矗立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叠印、交替、转换
B.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叠印、交替、浮现
C.脑海中,一帧帧面面叠印、交替、浮现
D.脑海中,一帧帧画面叠印、交替、转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每扇窗透射出的灯光中,亲切而温暖,宛若银河闪烁的星星。
B.从每扇窗中透射出的灯光,亲切而温暖,宛若闪烁银河里的星星。
C.从每扇窗中透射出的灯光,亲切而温暖,宛若银河里闪烁的星星。
D.从每扇窗透射出的灯光中,亲切而温暖,宛若闪烁银河的星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宋代,由于气候由暖变寒,茶区向南转移,

,产茶地区由唐代的43个州扩展为
66个州;就福建、两广地区来说,纬度比唐代南移了不少。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南宋临安(今杭州)茶肆林立,乡镇茶馆繁盛,茶馆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了

,如有高低档茶馆之分以迎合不同阶层的品茶对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部署要求,大力抓好粮食生产,并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夏季粮油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收购量稳中有升,预计小麦收购量l400亿斤左右、早籼稻200亿斤左右、油菜籽240万吨左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只有两囤米,竟借了一囤米给他。周瑜十分感激,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到孙权,提出“三分天下”的想法,受到孙权的赏识。鲁肃又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总领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辞严,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鲁肃病逝,诸葛亮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道:“昔日鲁肃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鲁肃真是有远见呀!”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孙权、周瑜和鲁肃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