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密练三(10.20)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密练三(10.20)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04 16: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家庄二中高三地理密炼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4分)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丁地最可能是(  )
A.山顶 B.陡崖 C.山谷 D.鞍部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村庄(距离城市34千米)等高线地形图,水电站落差25米。据此完成3~5题。
3.a与b海拔差可能是(  )
A.70米 B.120米 C.170米 D.230米
4.下列与a地貌的形成有关的是(  )
①石灰岩岩层厚 ②降水充足 ③地下河水位深 ④地表水系发育 ⑤植被覆盖率高 ⑥重力崩塌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5.当地政府拟实施扶贫计划,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推广甘蔗种植,发展制糖工业 B.开垦土地,大面积种植水稻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观光旅游 D.推广大型机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6~7题。
6.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7.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洋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阅读材料,完成8~9题。
8.分别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9.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二十四节气(如下表)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表完成10~12题。
立春2月 3~5日 雨水2月
18~20日 惊蛰3月
5~7日 春分3月
20~21日 清明4月
4~6日 谷雨4月
19~21日
立夏5月 5~7日 小满5月
20~22日 芒种6月
5~7日 夏至6月
21~22日 小暑7月
6~8日 大暑7月
22~24日
立秋8月 7~9日 处暑8月
22~24日 白露9月
7~9日 秋分9月
22~24日 寒露10月
8~9日 霜降10月
23~24日
立冬11月 7~8日 小寒11月
22~23日 大雪12月
6~8日 冬至12月
21~23日 小寒1月
5~7日 大寒1月
20~21日
10.除了夜观天象,古人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最可能依据(  )
①月相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海洋潮汐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  )
A.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惊蛰节气、霜降节气均错后 D.惊蛰节气、霜降节气均提前
12.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  )
A.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减弱
B.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增强
C.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减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强
D.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增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减弱
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a)中时刻,台北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4.图(b)中时刻,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
A.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C.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15.从图(a)中时刻到图(b)中时刻(  )
A.台北风力变大 B.上海气压降低 C.北京气压升高 D.平壤气温升高
读“我国2018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强盛 B.副高强盛 C.空气干燥 D.风力强劲
17.14日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A.北京大雪纷飞 B.南宁风和日丽 C.杭州雨夹雪 D.广州剧烈降温
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
A.地面气压下降 B.阴雨天气 C.地面气温上升 D.无风或微风
右图为手机软件显示的某地天气趋势图。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单位:℃) ,下方的数据表示日期(如12/24为12月24日)。据此完成20~21题。
20.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1.该地25日到27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直接原因是(  )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C.冷暖气团交替影响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右图示意某年11月29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  )
A.①地比②地的气压低
B.①地比③地的风速小
C.②地比④地的云量多
D.③④两地风向偏南
23.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区5日18时气压形势,图中天气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示气压形势下(  )
A.甲地吹偏西风,气温较低
B.乙地处背风坡,风速较大
C.丙地处迎风坡,云系较厚
D.丁地吹偏北风,降水较多
25.6日20时,甲地可能经历(  )
A.阴雨转晴天 B.晴暖有大风
C.梅雨潮湿天 D.大风间暴雨
读“天气系统图”,完成26~27题。
26.图A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B中(  )
A.①线绘制的 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 D.④线绘制的
27.图B所示天气系统(  )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28~29题。
28.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 B.台风 C.连绵阴雨 D.寒潮
下图为冬季某日某时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移动。据此,完成30~31题。
30.此时甲城(  )
A.位于低压槽,为阴雨天气
B.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
C.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
D.位于暖锋锋后,为阴雨天气
31.甲城市在未来30小时内(  )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最后转为西南风
B.风力略有增加,气压略有下降
C.空气湿度由较干燥转为较湿润
D.天气由晴朗转阴雨,再转晴朗
读我国部分区域2015年4月某日地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形势图,据此完成32~33题。
32.M处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38 B.1 033 C.1 028 D.1 025
33.台北市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4月某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A.扬州、长沙 B.石家庄、哈尔滨 C.石家庄、扬州 D.长沙、哈尔滨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所示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 B.D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C.此季节我国北方容易产生沙尘天气 D.夏威夷高压达一年中最强盛状态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36~37题。
36.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7.4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二、综合题(共2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12分)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石家庄二中高三地理密炼三答案
一、选择题
1~10BDBAC BACAC 11~20AACAB ACDBB 21~30ACCCD DBBCB 31~37BBAAC DC
第1题,图示①公路呈之字型,判断①表示盘山公路,为普通公路,其走向大致与等高线一致,因此该地地表崎岖,表示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B项符合,其他选项较平坦。答案选B。
第2题,②公路在山区以隧道的形式通过,以直达为主,判断②公路等级较高,可能为国道或高速公路,它沿地势起伏较小山谷修建,且丁处有隧道穿过,表明地势高,又因公路为盘山公路,沿坡度大的地带修建,可判断丁处为鞍部。答案选D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中高度差的计算。由图中1 050米和900米可知,等高距为50米,进而推知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陡崖朝内,所以950米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量大,喀斯特地貌发育,石灰岩岩层厚,①②正确;下渗严重,地表水系不发育,④错误;地下河水位深,③正确;a附近原本海拔高,受重力影响发生崩塌下陷,形成陡崖,⑥正确。故选A。答案:A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当地地形崎岖,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A、B、D错误;该村庄地形崎岖,应该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距离城市近,所以适合发展观光农业,C正确。答案:C
6.B 7.A 8.C 9.A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节气等。古人是根据太阳周年运动来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古人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按照太阳黄经,每隔15度划一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因此与月球无关,①错;海洋潮汐的变化和日、月等天体的引潮力有关,④错;昼夜长短相等时,可确定二分日,②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通过正午时的杆影长度来判断,进而确定二至日,③正确。故选C。答案:C
第11题,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故与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故选A。答案:A
第12题,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生长周期短、单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无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均减弱。故选A。答案:A
13.C 14.A 15.B
第13题,先画出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结合其所在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可判断该地风向。据图(a)可知,台北北部是一个高压中心,故台北附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出图(a)中时刻台北的风向为东北风。
第14题,据图可知,图(b)中时刻,北京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这种天气情况下,北京白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温度较低,而夜间由于云层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昼夜温差较小。
第15题,将两幅图进行比较,图(b)时刻台北附近等压线较图(a)时刻稀疏,风力变小,A错;图(a)时刻上海的气压值为1 018~1 020 hPa,图(b)时刻为1 014~1 016 hPa,故上海气压值降低,B对;图(a)时刻北京气压值为1 006~1 008 hPa,图(b)时刻为1 002~1 004 hPa,故北京气压降低,C错;无法判断平壤的气温状况,D错。
16.A 17.C 
第16题,图中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的形成主要与亚洲高压强盛、冷气团势力强有关。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4日冷锋位于长江中下游附近,该日,杭州受冷锋影响,可能会出现雨夹雪天气;北京13日受冷锋控制,14日其天气应转晴;郑州位于图中13、14日的锋面中间,因而14日其天气应为由阴雨转为晴朗;此时广州还未受到冷锋影响,应为风和日丽的天气。
18.D 19.B 
第18题,结合霾形成的条件和各天气系统特征可知,反气旋大气比较稳定,最有利于形成霾。
第19题,甲天气系统为冷锋,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可能出现阴天、下雨、刮风和降温天气。
20.B 21.A 
第20题,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图示地区气温不低于0℃,应处于亚热带地区。B正确。第8题,在21日到27日之间,当地出现阴雨天气,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共同影响,气温日较差较小。A正确。
22.C 23.C
第22题,读取图中等压线数值,①地气压为1040~1045百帕,②地气压为1015~1020百帕,A错。图中1地等压线密集,③地等压线稀疏,故1地风力强于③地,B错。图示范围为北半球,图中锋面气旋伴生两个锋面,②与③之间为冷锋,另一条为暖锋。②地位于图中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④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C正确。根据等压线图上画风的方法可判断③地吹西南风,④地吹东北风,D错。
第23题,图中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冷锋过境天气。C正确。
24.C 25.D 
第24题,注意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及其弯曲状况,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该区域所处半球推断图中四地的风向进行合理判断。由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结合图中等压线变化可以推断甲、乙两地吹偏西北风,气温较高,而且乙地处山地迎风坡,由于等压线稀疏,所以风速较小,故排除选项A、B;图中丁地吹偏南风,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故排除选项D;丙地吹偏南风,处迎风坡,云系较厚,降水较多,故选项C正确。
第25题,梅雨一般特指我国长江流域6月份的降水,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故排除选项C;图中等压线越向中心,气压越低,所以该天气系统为低压,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故排除选项B;由题干可知图中天气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移动,所以移动速度较快,风力较大;图中等压线弯曲部位形成低压槽,结合图中比例尺,一天后该低压槽自东南向西北移动到甲地附近,形成降水天气,所以6日20时不可能是晴天,故选项D正确。
26.D 27.B 
第26题,从图A中两个锋面的倾角以及雨区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从图B中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可以推断出这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四条剖面线中能够符合图A中同时出现两个锋面,且暖锋在右侧、冷锋在左侧、中间有大范围暖气团存在的,只有④线。
第27题,P、Q之间是暖锋,P位于锋后,受暖气团控制;Q位于锋前,受冷气团控制。所以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锋面气旋多见于中高纬度温带地区陆地上。
28.B 29.C 
第28题,根据所学天气知识,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描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②处即将受到冷锋的影响,故B项正确。
第29题,③④之间槽线应为暖锋,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而③处位于暖锋前,受暖锋影响,将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
30.B 31.B 
第30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弯曲方向和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图中北部为高压中心,甲城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高压脊上气流分散,不易形成锋面。
第31题,随着该天气系统东移,未来30小时内,高压脊将移动到甲城东部,甲城风向将出现由偏北风向东北风的转变;由于图中所示高压系统西侧等压线较为密集,30小时后甲城即位于该处,则其风力略有增加;空气湿度依然干燥,以晴朗天气为主。
32.B 33.A 
第32题,M处周边等压线为气压场中小闭合曲线,可能为1 030或1 025,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M的气压P为:1 030第33题,台北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南偏东一点,实际风向右偏为东北风。
34.A 35.C 
第34题,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由图中等压线及锋面气旋的分布可判断:石家庄位于冷锋锋前,哈尔滨位于暖锋锋后,扬州位于暖锋锋前,长沙位于冷锋锋后。
第35题,AC表示暖锋,不可能形成寒潮;D天气系统是气旋;此季节我国北方降水少,多刮强劲的西北风,容易产生沙尘天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海洋上气压较低。
36.D 37.C 
第36题,根据风向判断,气流逆时针辐合,图示为北半球的气旋,可能与锋面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图中四地,④处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气流相遇处,最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D对。①、②、③处是单一气流,降水可能性小,A、B、C错。
第37题,图示天气系统是向东南移动的,根据图中比例尺,甲地将受北部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根据风力符号判断,风速减小,C对。
二、综合题
38. 解析:第(1)题,图中曲线是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率,不是面积数量。海拔1100m以下,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不变,因为积雪已在春季消融殆尽;海拔1100m~5300m,积雪覆盖面积下降。因为夏季气温高,积雪以消融为主;海拔53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增加。原因是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加。
第(2)题,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他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
第(3)题,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季节是夏季或夏秋季。高山地区冰川堆积和冻融风化作用显著,多松散冰碛物,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物质条件。地势起伏大,多沟谷。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
答案:(1)海拔1100m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不变。该海拔范围的积雪已在春季消融殆尽。(4分)
海拔1100m~5300m,积雪覆盖面积下降。该海拔范围的地区,夏季气温高,积雪以消融为主,积雪覆盖面积下降。(4分)
海拔53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增加。该海拔范围的地区,夏季多地形雨,降雪量较大,积雪覆盖面积增加。(海拔区间大致相当,数值“±100”即可)。(4分)
(2)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2分)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2分)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他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2分)
(3)夏季(或夏秋季)。(2分)冰川堆积和冻融风化作用显著,多松散冰碛物;(2分)
地势起伏大,多沟谷;(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易携带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2分)
第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