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上第13课 《五四运动》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一位同学在检索报纸及相关资料后,笔记上记录了“北京学生”“山东问题”“巴黎和会”等词语,由此判断他要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百日维新?????????????????????????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某同学在上网搜索某人物资料时,显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这个人物应是( ???)
A.?李鸿章????????????????????????????????B.?李大钊????????????????????????????????C.?陈独秀????????????????????????????????D.?毛泽东
3.五四运动不仅使学生卷入了运动的漩涡,同时也吸引了资产者、小商人、工人参加战斗。它不是官僚、政客、上层分子的活动,更不是军事投机或军事阴谋的行为,而是一个广大的群众运动。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起到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D.?各阶层的群众广泛参与
4.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列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B.?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5.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民主”“科学”
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B.?人民解放战争????????????????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改造
7.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8.“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B.?爱国?????????????????????????????????????C.?平等?????????????????????????????????????D.?和平
9.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不包括(????? )
A.?废除二十一条?????????????????????????????????????????????????????B.?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曹汝霖等的职务
C.?比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1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 ??)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从下面历史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五四运动的(??? )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上午十时左右,各校学生约六七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每人手执小旗,上面写着“打倒卖国贼,收回山东权利”等标语。大会决议先向各国公使馆游行示威,……要求惩办卖国贼曾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俞劲:对火烧赵家楼的一点回忆
A.?导火线??????????????????????????????????B.?领导人??????????????????????????????????C.?性质??????????????????????????????????D.?结果
14.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场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 )
A.?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
D.?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5.“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于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域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1)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材料二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17.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 “出发往民间去”的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C
3. D
4. C
5. C
6. C
7. B
8. B
9. A
10. D
11. B
12. B
13. C
14. A
15. A
二、材料分析题
16. (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2)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特点:遍及的地区广泛;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意义: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 (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