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初一语文第一学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乳臭(chòu)未干 寂寥(liáo) 肃杀(sù) 堕落(duò)
B、陶冶(yě) 笑柄(bǐng) 戏谑(xüè) 倔强(jiàng)
C、什物(shí) 工尺(chě) 唱和(hè) 虐杀(nüè)
D、模样(mú) 嫌恶(è) 吐蕾(lěi) 堆砌(q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乐以教和 萍水相逢 恍然大悟 人情事故
B、趾高气扬 俗不可耐 言简意该 出奇制胜
C、大动肝火 风花雪月 煞废苦心 望羊兴叹
D、猝不及防 盛气凌人 怨天尤人 苦心孤诣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B、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修养)
C、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D、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孤独,没有依靠)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很多新知识。
B、我还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C、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D、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B、冰心在《忆读书》一文中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其中“读书好”是本文的重点。
C、《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文叙事详略得当,语言诙谐笔调幽默。
D、《风筝》一文是作者鲁迅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严重摧残儿童身心健康,体现了作家几年来的思想进程和严肃认真自我解剖的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奴隶) B、未尝识书具(曾经)
C、从先人还家(祖先)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父异焉 B、邑人奇之
C、或以钱币乞之 D、稍稍宾客其父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
C、第二段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方仲永的痛惜、惋惜之情。
D、从全文来看,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得前后文对比鲜明。
三、(24分)
9、翻译。(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0、(1)请用正楷字抄写下列句子。(2分)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2)肖依同学是一名成都市第四中学七年级某班的女生,因父母在绵阳做生意,学期中途转到绵阳某中学就读,当班主任向同学们说明情况,下面响起掌声……(3分)
请你代表肖依同学写一份50字左右的简短发言:
11、诗词赏析(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文的体裁是 ,友人赴任地点是 。(2分)
(2)请赏析颈联。(3分)
12、默写(10分)
(1) ,寒梅着花未。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3)数声风笛离亭晚, 。
(4) ,思而不学则殆。
(5)雄兔脚扑朔, 。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7)《论语》中强调了正确对待优点和缺点的态度,既要正确学习,也要反面借鉴的一句是
, 。
(8)《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了典故的一句是 , 。
(10)《木兰诗》中侧面突出木兰战功显赫的句是 , 。
四、阅读理解(20分)
(一)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3、从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阅读《红楼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2分)
14、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4分)
1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作者一生读书经验的总结,请结合作者的阅读经历谈谈对“多读书”的理解?(4分)
(二)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6、“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此处的“惩罚”指的是什么?(2分)
17、作者二十多年后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2分)
18、选文第二段为什么说“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2分)
19、文章结尾说到“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结合全文说说故乡的春天有何特点?一再提到故乡的春天有何用意?(4分)
五、作文(40分)
题目: 的回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最好写成记叙文;(3)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8: C D B A A D C D
9、(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题,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欣赏他的诗作。
(2)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好名声相符合了。
10、略
11、(1)五言律诗 蜀州
(2)只要四海之内有知音,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此句是一扫以往送别诗的酸楚之情,风格明快,反映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表达了彼此深厚的友情。
12、(1)来日绮窗前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君向潇湘我向秦 (4)学而不思则罔
(5)雌兔眼迷离 (6)沉舟侧畔千帆过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3、十二三岁时兴趣不大,中年以后深切体会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2分)
14、对古典文学而言需要情节精彩,人物如生;对现代文艺作品而言需要真情实感,质朴浅显。(4分)
15、(1)读书时间长:从七岁时开始读到九十岁,“读万卷书”更是她唯一的消遣。(2分)(2)读书范围广、数量多:作者既读古典作品,又读现代文艺作品,体裁不限。(2分)
16、内心无比悔恨、沉痛、自责,无时无刻不受着良心的折磨。
17、我不幸……
18、因为“我”想着可能还有补过的机会,通过补过或许能减轻我内心的重负,所以不至于断绝。
19、故乡的春天:温和明丽(1分),用意:和严酷的寒冬,残酷的现实形成对比(1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1分)和对光明、温暖的憧憬、向往(1分)。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