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 准备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 准备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4 16: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探索实践的需要,体验科学实验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
五、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玩中探究的方式,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进行实践探究。把“泡泡”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已了解如何制作泡泡水、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玩、玩中思、思中得”。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教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导入
1.老师播放一首《泡泡不见了》的儿歌动画,学生们猜出今天上课主题:吹泡泡,学科学。
2.师自制泡泡水并示范如何吹泡泡。
3.学生进行吹泡泡比赛,选出小组内吹泡泡小能手作为组长。
(二)学生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
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展开探究活动,渗透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泡泡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
2.猜想假设:学生思考讨论说出猜想。
3.计划组织:引导学生理解研究计划的内容,体会计划中对比实验的思想,了解制定研究计划的好处。
4.事实证据:学生操作实验并找出事实证据。
5.得出结论:让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并在课堂分享交流。
(三)
反思过程
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的思路,并回顾一节课的过程。
2.学生认识:我们与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路线是一致的。
(四)延伸
让学生选择自己对泡泡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八、板书
吹泡泡
学科学
提出问题:怎样吹出大泡泡?
猜想假设:___________可以吹出大泡泡。
计划组织:
事实证据: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能吹出大泡泡。
【点评】
《吹泡泡
学科学》是大象版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的教材,这是儿童学习科学的起始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能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对科学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教材以吹泡泡这一简单易行的活动为载体,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才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强调科学素养的培育。这一课内容虽然简单,但包含着许多科学素养,比如能理解教学目标、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会描述研究中发生的现象、会合理分工,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突显一级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假设的过程,能从吹泡泡这个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猜想。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探究水平和认知层次参差不齐,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例如,在吹泡泡时,泡泡水的配方、吸管开口的大小、学生吹的力度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泡泡的大小,为了尽量减小变量的影响,反复指导学生用平稳均匀地速度吹气,保持一致。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这些技巧,提供训练的机会,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练习,保障实验的成功。
理解科学的本质。通过对比,发现大科学家与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有着共同的基本的过程和规律,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神秘感和畏难感,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自然、认识世界,对儿童形成完整的科学观和正确的探究思路有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