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文档属性

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17 13: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读书,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你知道的故事有哪些?
凿壁偷光
头悬梁、锥刺股
闻鸡起舞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
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家”,朱元璋统一后,他受聘于南京辅佐朱元璋,是明朝开国元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因此又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本文是作者辞官还乡后又赴京朝见时所写.
      
本文体裁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意。
4.培养自己刻苦学习的意志力,
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字 音
shì guàn duō
Sì qīn sì
yè wèi xiù
yè pī yìng
嗜 加冠 叱 咄
俟 衾 日再食
谒 遗 容臭
烨然 皆被 媵人
(给蓝色字注音)
预习了本篇课文之后,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合作交流:
1.小组之间合作翻译第一段。
2.画出小组成员有疑问的句子。
    
即嗜学           
每假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因此
因,于是  得,得以
已经
常常

试一试(解释红色的词语)
  
益慕圣贤之道   
未尝稍降辞色  
 
余侍左右        
援疑质理      
或遇其叱咄      
弗之怠       
更加仰慕
未尝,没有
色,脸色,表情
身旁
援,引出 质,询问
有时
宾语前置,即“弗怠之”
试一试(解释红色的词语)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辨”通“辩”,辩论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说一说(说出下列句子的汉语意思)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练一练: (一词多意)
多以书假余
以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因为
副词,就
连词,却
想一想(古今异义)
古义 古义
1.余 3.走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2.再 4.汤
今义 今义

剩下
两次
又一次

脚向前移动
热水
煮食物的汁水
作者在开头写自己“嗜学”,奠定了基调,又从哪些方面谈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议一议
求学经历
寻师叩问难
求学行路难
衣食粗劣生活难
家贫读书难
本段内容已经学习完了
你还有哪些疑问 请提出来.
练一练
1.人生自古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为了使我们学习的决心更坚定,你能讲一讲下面几个成语故事吗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程门立雪
2.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古人身上学习
作者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与我们的条件相比,你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
温故知新:(第二课时)
你能说出作者在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这些困难的介绍和下文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合作交流:
1.小组之间合作翻译第二. 三段
2.画出小组成员有疑问的句子.
做一做(解释红色的词语)
日有廪稍之供
宜有之书
岁有裘葛之遗
他人之过
甚称
自谓
是可谓
余故道为学之难
故,因此 道,说出
每日
应该
每年
过错
很称赞


试一试 (翻译下列句子)
不必若余之手录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生以乡人子谒余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练一练:
 1.古今异义    
   古义  
  遗
   今义  
2.一词多义
   今诸生学于太学 
  诸
   假诸人而后见也 
赠送
遗失 留下
各 众多
兼词 之于
想一想
1.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
2.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能产生什么效果?
①描写当今太学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越条件,无形中和自己当时对比
②通过议论,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深化观点,使前后对比更加突出.
想一想
第三段是作者对马生的勉励,马生自身有哪些优点呢?
①善学 ②文章写的好 ,有才华
③与长者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
在赞扬马生的基础上,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勉励他更加刻苦(言外之意:他已具备多种品质,只要在优越条件下继续努力,今后定能成才)
对这些优点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议一议
品一品
学习完本文,你觉得这三段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在语言上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你能再说出一些吗?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还虚心.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名篇欣赏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知,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西京杂记》
1.你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吗?
2.匡衡的“勤”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
凿壁偷光 借书苦读
名句欣赏(一)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做学问,求学
( 注:本文是作者为其子侄所做 )
名句欣赏(二)
《劝学》 荀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烛光却穿不过墙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经过刻苦学习,最终匡衡成了一个大文学家。
头悬梁
汉朝儒学家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书到深夜,他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一瞌睡头发就会被拉痛,以此来提醒自己。
苏秦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到秦国游说失败。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于是他想了个方法,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闻鸡起舞
东晋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文才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