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纪念白求恩 课件(幻灯片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纪念白求恩 课件(幻灯片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5 10: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纪念白求恩
2020年秋季学期统编版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2课
目标分析:
1.了解文章的论点。
2.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论点。
2.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难点分析:
教材分析
考点分析
本节课,我们需要了解了文本发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重点学习了事实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比较了记叙文中的叙事与议论文中叙事的不同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课本重点知识会在授课时标出,建议学生结合课本及老师讲授做课时笔记,并在课后对照课本进行复习背诵。
目录
CONTENTS
4
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简介白求恩生平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探究新知
文章框架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
共产主义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本文的主要论据有哪些?
论据一、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的共
产党员……以身殉职。”
(事实论据)
论据二、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
义……世界命才能胜利。”
(理论论据)
论据三、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无不为之感动。”
(事实论据)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哪些作用?
对比论证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
对同志对人民
对技术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精益求精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先替自己打算,再替别人打算;喜欢自吹
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无产阶级领袖的话来阐释“国际主义”精神,极具有说服力,也能更好的证明中心论点。
举“不少的人”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的态度,更加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必要性。
比较阅读,探讨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特点
纪念白求恩
1、回顾中国抗日战争的光辉历程,人们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的名字。
2、白求恩大夫,1889
年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就很勇敢,爱冒险。他十岁那年,看到父亲能自由自在地横渡乔治亚湾,十分羡慕,也想试一试。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偷偷地跳进海湾,学着父亲的样子向遥远的对岸游去。然而,他人小力薄,游泳技术又不高,游着游着,就坚持不下去了,眼看海浪将要把他吞没。幸亏父亲及时发现,划船赶来,把他救了上来。为此,父亲大为恼火,可母亲冷静地说:“这孩子胆子大,有志气,不是坏事。他会成功的。”母亲的一番话,使父亲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小白求恩就像一只锁不住的小苍鹰。
3、他50多岁时,不顾战地的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战士,他说:“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该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愈早愈好。”他还甚至在意外的情况下,即使不赶在作战地区也能在半路上找到伤兵并把他们运回后方。
4、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的一切人,从医生到护士到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事实小的,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5、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6、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的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解放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篇议论文与我们的课文的记叙部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讨论结果: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必须得简明、概括。
第一段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从正面简叙白求恩的事迹,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道白求恩……无不为之感动。”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第二段
双重否定,侧面烘托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人至深。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第三段
先叙后议。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的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他们以批评教育。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第四段
先叙后议。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小结
文章主旨提炼: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⑴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引起读者的注意。
⑵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加强肯定的语气。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填的五个短语构成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此处它的作用是________。
二、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_________的形式,表达上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构思上采用___________
的表现手法。
三、全文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的_______的精神,_________的精神_________的精神,以及_______的精神,其中核心精神是________。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
二、总分总
夹叙夹议
对比
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技术精益求精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重点学习了事实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方法,比较了记叙文中的叙事与议论文中叙事的不同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学好本单元其他的议论文。
感谢观看
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