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北伐战争练习题
一、单选题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
马克思列宁主义
D.
中国共产党的党纲
中国近代史进入到新的革命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A.
推翻封建帝制
B.
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C.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
台湾回归祖国
下列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事件,正确的排序是(?
?
)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②中共三大召开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⑤黄埔军校的创办
A.
⑤②①③④
B.
②①⑤④③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⑤③①④
1927年传唱的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湘南起义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合作实现时,两党的领袖分别是孙中山和陈独秀
B.
两党合作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如果要谱写一首军歌,来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
A.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C.
中国的土地不可以白白断送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正确的是( )
①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
②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③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④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发表演讲,否认国共合作,还诬蔑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为“孙悟空投胎于人身,以其翻筋斗的花样,把人身体中的五脏六腑扰乱破裂”“如吾人不消灭此等鲍罗廷指挥敌人,则吾人必将自取灭亡”。由此可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是( )
A.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B.
坚持国共合作
C.
仇视并消灭共产党人
D.
对共产国际领导人鲍罗廷不满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包括( )
①民族、民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俄、联共
④平均地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南京政府成立
B.
北伐战争
C.
宁汉合流
D.
张学良改易旗帜
二、材料解析题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材料一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观察材料二图片,说说图一与图二的关系。
材料三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阅读材料三,思考并讨论,北伐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跌宕起伏,它虽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却最终失败了。你觉得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某学校八年级2班的刘同学对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收集了以下一系列史料。请帮助他一起解密史料,完成相关问题。
【证书解密】
材料一:如图是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体现了一代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的精神。
【大事解密】
材料二:1926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8月26日
国民革命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故”,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8月27日
张发奎亲督三十五军和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8月29日
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31日
大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国民革命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9月10日
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史料解读】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6万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低潮。
请回答:
材料一证书所盖的校长印是哪一位的名字?该校培养的学员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起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大事记主要记录了哪次战争的史实?大事记中领导独立团占领“汀泗桥”的著名将领是谁?
根据以上大事记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出大事记中记载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三,指出造成共产党人数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以上探究,归纳概括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面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纪念馆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创办的?
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其职务。
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为了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说革命失败了?
参观这所学校旧址有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什么历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孙中山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点。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北伐战争,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的意义:反帝反封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识记相关史实和年代。
【解答】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①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正式建立起合作关系。
⑤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办。
④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省开始北伐。
③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故正确排序是:②①⑤④③。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故A符合题意。
B.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排除B。
C.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起义,故排除C。
D.湘南起义发生于1928年,故排除D。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B.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故B说法错误。
ACD.均符合史实。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目的,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事业。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北洋军阀和打倒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故D正确。
ABC.均与北伐战争无关。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北伐仅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张作霖的势力没有被消灭。①不正确;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武汉。②③④符合题意。排除B、C和D.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注意题目要求“总结正确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北伐战争,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孙悟空投胎于人身,以其翻筋斗的花样,把人身体中的五脏六腑扰乱破裂”“如吾人不消灭此等鲍罗廷指挥敌人,则吾人必将自取灭亡”,由此可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是仇视并消灭共产党人。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故选:C。
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促使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本题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D
【解析】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北易帜的相关史实。
11.【答案】【小题1】打倒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与以往的革命相比,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小题2】图一与图二的关系是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小题3】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的支持;国共两党的合作。
【小题4】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等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解析】本题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黄埔军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了黄埔军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小题1】蒋介石。黄埔军校的创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小题2】北伐战争;叶挺。
【小题3】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回答2条即可)
【小题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
【小题5】由合作到分裂。
【解析】本题以某学校八年级2班的刘同学对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收集了以下一系列史料为切入点,考查了20世纪初的国共两党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埔军校的成立、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与分裂的相关史实。
13.【答案】【小题1】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
【小题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小题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小题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小题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小题6】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2页,共10页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