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05 08: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农业
第一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2.知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2.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重点】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难点】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知识点一 农业及其重要性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0~P92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教材图4.6,说出农业的劳动对象、产品以及主要部门。
__答案:劳动对象和获得的劳动产品都是生物;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__
2.读教材图4.7,结合材料及活动,思考农业的重要性,说出我国农业的现状。
__答案:重要性:(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它不仅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和生活物资,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我国农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__
(教师点拨)
  农业的含义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农(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其中,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经济作物,水果等。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讨论交流)
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图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点拨)
1.农业的重要性 (1)生产方面: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棉花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畜牧业的皮毛为皮革工业提供原料,木材为造纸工业、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料,花生、大豆、油菜为榨油工业提供原料,小麦、玉米、水稻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各种水果为饮料工业提供原料,各种肉类为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等。
(2)生活方面:吃——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有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条、米饭、饼干、蔬菜等;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有乳、肉、禽、蛋等;渔业能提供的食物有鱼、虾、蟹、贝类、海带等;林业能提供的食物有水果、木耳、干果等。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有棉衣、棉鞋、粗布衣物等;用畜牧业产品制成的衣物有皮衣、皮鞋、皮帽、毛衣等。用——用畜牧业产品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有牛角梳子、鞋刷、毛毯、真皮沙发等;用林业产品加工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有木质的桌椅板凳、纸张、轮胎、竹筷等。
2.由图4.8可知,中国的耕地总面积虽然小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但是粮食总产量却远远高于其他三国。由图4.9可知,中国的水稻平均产量远高于世界水稻平均产量,同日本相当,也远高于印度。由此可知,中国用约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
知识点二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3、P94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教材图4.10,分析我国东西部各农业部门的分布特点。
__答案: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主要为畜牧业,有我国的四大牧区;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其中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人工林区;沿海为海洋渔业,南方淡水渔业发达。__
2.读教材图4.11,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__答案:东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一年收获一到二次;南方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一年收获二到三次。__
(教师点拨)
1.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总体上看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部地势较平坦、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故以种植业为主。秦淮线以北水资源较少,以旱地为主;以南水资源和热量充足,以水田为主。西部气候干旱,以牧业为主。
2.东北平原的小麦与华北平原的小麦的差异
前者是春小麦,后者是冬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南方。两者收获时间不同,后者秋播经冬季,夏季收获;前者春播秋收。
3.西部地区只发展畜牧业而没有种植业
这种说法错误。西部虽然干旱但是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仍然有种植业。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认识种植业的分布规律(农产区规划理由)
(讨论交流)
读图4.12,思考种植业分布与地形、水源和气候的关系。
1.对照地形图,分析我国种植业分布地区主要的地形条件。
2.根据西部农产品的分布,说出这些地区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3.根据东部南北方的农产品差异,结合作物熟制,分析导致南北方种植业差异的气候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种植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点拨)
  种植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地形条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甘肃新疆主产区为盆地、山地;河套灌区主产区为平原;汾渭平原主产区为平原;东北平原主产区为平原;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为平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平原和盆地;华南主产区为平原和丘陵。
(2)水源条件:种植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在天山、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分条件充足。
(3)气候条件:气候差异是种植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南方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油菜、甘蔗、水产等;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等。这一差异与北方和南方的气候有关,南方水热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水分条件差,适宜种植耐旱的小麦。
注:农产品主要产区要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同时要根据气候差异选择主要农产品的类型。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的含义和分类,知道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我们还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农业存在东西差异和南北区别,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不同的地形区。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因此在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2.农业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西部:畜牧业
2.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3.南北方的差异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